布楞沟村变绿了

 2025/05/14 09:2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俞树红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曾是一片“渴死麻雀摔死蛇”的极度贫瘠之地。这里年均降水量仅29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两侧大山寸草不生。如今,经过10年治理,曾经的荒山已披上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色蝶变 绘就生态画卷

  4月的布楞沟村,折红公路两旁垂柳摇曳。放眼望去,曾经裸露的山体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

  64岁的村民马云感慨道:“过去吃水都困难,现在引水上山,看着这片绿色,心里真舒坦。”布楞沟村史馆馆长汪枝俏介绍,该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并先后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

  东乡县林草中心副主任杨虎龙表示,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飞播造林等项目,布楞沟流域累计完成造林2.8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98万亩,退耕还林8676亩。这些工程如同绿色接力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生态面貌。

  牢记嘱托 书写绿色答卷

  东乡县地形复杂,境内有1700多条梁峁和3000多条沟壑,生态脆弱曾严重制约着发展。东乡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嘱托,将生态建设作为发展要务,在布楞沟流域,河滩、达板等地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2013年起,东乡县投资2.95亿元实施了布楞沟山旱地供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造林用水难题。按照“以水定林”理念,采取高标准整地、大规格栽植等措施,确保苗木成活率。同时,建立“一分栽、九分管”机制,安排专职护林员定期开展抚育管理。

  治理过程中,东乡县创新实施“以水定林”策略,与施工单位签订3年管护合同。通过多维度保水固土、全周期管护等科学举措,为苗木生长提供保障。

  “我们采用‘工程造林+义务植树’模式,发动干部群众6.8万人次。”杨虎龙介绍,同时,通过蚂蚁森林等社会力量,累计栽植云杉、油松等苗木280万株。

  如今,布楞沟流域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提升至6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5%。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生态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200余户群众增收。

  绿色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生态改善带来产业蝶变。布楞沟村发展起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至2023年的1.2万元。

  “现在不仅环境好了,日子也更有奔头了。”村民马阿英社说,她开办的农家乐,旺季时月收入超万元。村里建成的帮扶车间,让30多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临夏州委常委、东乡县委书记马斌表示,东乡县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