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岭村:烹出农文旅融合“共富宴”

 2025/05/28 17:53 来源:甘肃农民报 王甜 何香利

李岭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何香利

  日头刚偏西,走进位于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空气中早已飘起诱人的香气。李小岭水上火锅最先热闹起来,一座座小亭子沿湖而建,牛油锅底翻滚冒泡,那裹挟着花椒与辣椒的霸道香气闯进味蕾,引得人迈不开腿。村民则化身服务员穿梭上菜:刚从藤蔓摘下的辣椒、西葫芦,裹着泥土气的土豆……这个藏在黄土褶皱里的小村庄,硬是靠着“吃”这门手艺,闯出了条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子。

  李岭村位于西峰区东南15公里处,西合公路穿村而过,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为这座村庄打开了通往外界的窗口。近年来,村子以“吃”为突破口,将农业产业、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与特色餐饮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收、文化铸魂、旅游塑形的振兴之路。2024年,李岭村的游客量达3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5150万元。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藏着比火锅更滚烫的“产业经”。

  在李岭村,美食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串联全产业链的纽带。村集体大棚蔬菜直供自家餐饮基地,游客前脚摘下的樱桃苹果,后脚就变成餐后甜点;温室大棚里的辣椒、西葫芦从田埂到餐桌不过两小时。

  “我们打造的是美食全产业链,游客来这儿能吃火锅、品中餐,还能露营、采摘、研学,体验从舌尖到心间的沉浸式乡村之旅。”村支书李怀涛说。

  当炊烟袅袅映红食客的脸庞,李岭村的振兴蓝图正在这沸腾的烟火气中徐徐展开。2021年以来,西峰区累计投入183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在李岭村落地24个项目,从基础设施到人居环境全面升级。同时,为撬动民间资金,李岭村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折价400万元入股庆阳聚福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按照“村企一体、合股联营”的运作模式,联营生态庄园,先后建成李小岭水上火锅、粟园生态餐厅、四季家庭农场等项目,规划布局特色美食、研学观光、农事体验、果蔬采摘、非遗展演等业态。

  如今,村上不仅建起了145座温室大棚、发展了1200亩果园,更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露营、研学、采摘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美食产业的发展为村上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村里积极推动美食产业与农业、旅游业深度融合,西葫芦、辣椒、樱桃、苹果等农特产品不仅供应给村内餐饮店,还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远销各地,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美食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服务业的繁荣。餐厅特色菜品原材料多由本村蔬菜种植基地直供和农户自种自养,园区所有用工优先聘用当地群众,带动了60名村民长期就业。

  “我是去年2月来这儿工作的,顾家赚钱两不误,一年能挣4万元左右。”在粟园生态餐厅务工的本村村民徐金芳说,如今全村共有200多人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暮色中的村庄宛如一幅动态画卷:盏盏灯火次第亮起,火锅沸腾的热气裹着果香漫过山梁,唢呐声混着锅铲碰撞声在窑洞上空回荡,新生的希望正随炊烟袅袅升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