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在玉米制种领域,去雄作业长期以来犹如横亘在全程机械化道路上的“拦路虎”——其质量直接决定种子纯度,而人工去雄的高昂成本,更是严重制约着产业效益的提升。如今,这一困扰行业已久的核心技术难题,被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攻克。该公司凭借创新研发的奥凯3CX-8A玉米去雄机,重新书写了行业效率的新篇章。

走进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鲜艳的红色去雄机整齐排列,气势如虹。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小仪向记者介绍道:“一台去雄机每天可作业100多亩,其效率相当于200多人一天的工作量。”
奥凯3CX-8A玉米去雄机专为大规模农田高效、精准去除玉米雄穗而生,其全环境适应能力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农机的局限:夜间作业时,高强度照明系统加持,让“白天抢工期、夜间不停歇”成为现实;面对雨天,整机凭借防水密封工艺与防腐蚀材料,即便在中雨天气也能保持作业精度丝毫不减;在公路行驶时,速度可达30千米/时,且去雄率≥85%,每一项性能都彰显着它的卓越不凡。
去雄作为玉米制种的关键环节,是指将玉米雄花去除,以此促进雌穗生长和籽粒发育,直接关系到种子质量与粮食收成,一直是广大农户关注的重中之重。奥凯3CX-8A玉米去雄机凭借卓越性能与智能化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玉米去雄效率,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5月,它更是荣耀加身,成功入选首批“陇字号”品牌认证产品,成为行业标杆。

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首批定点的种子加工装备“国家队”,自1955年成立以来,已深耕农机制造领域70载。作为集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装备龙头企业,公司构建起以种子清选、干燥、仓储装备为核心的6大产业板块,产品覆盖粮食、蔬菜、花卉、牧草、林果等作物全链条加工需求,不仅畅销全国,更远销法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
奥凯3CX-8A玉米去雄机的“精准度”背后,凝聚着该公司研发团队无数的心血。为了让设备适配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密度差异,他们在全国12个主产区开展了3000余次田间测试,仅算法就迭代了17版。上万组田间数据的积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优化,才成就了这台机器的精准高效。
作为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依托单位,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力雄厚,累计获得400余项专利(含4项PCT国际专利),还主导制定了《种子加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等2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公司在酒泉、兰州、北京等地设立4大研发中心和1个研究院,实现从传感器研发到整机测试关键技术100%自主可控。其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沙漠高温、热带雨林等极端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耐用性与稳定性获得了国际认可。

如今的奥凯3CX-8A去雄机,早已超越单机设备的范畴,成为农业生产向“智能化、集约化”全面升级的标志:它操作简便,农户经过2小时培训就能独立作业,有效破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难题;作业数据实时接入农场管理系统,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推动玉米制种行业向全程机械化大步迈进;依托奥凯“交钥匙工程”服务体系,它还能与公司智能仓储、干燥生产线等联动,构建起从田间到仓储的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
一台机器,一场革命。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以这款“陇字号”品牌认证产品为支点,全力撬动现代农业智能化转型的新未来。正如张小仪所说:“奥凯公司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抓实抓好农业、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重点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