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姜慧仁
在陇东大地,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不仅是平凉的地标特产,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今年以来,平凉市以“科学谋划筑基、数字赋能增效、品牌招商拓市”组合拳,统筹推进苹果生产、库存管理与市场销售,“三链协同”让库存苹果化作增收活水,书写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2024年平凉市苹果总产量达254万吨,较2023年增长12.9%;果品直接销售产值150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7300元,增长9.7%。2025年销售库存苹果94.59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36%;销售额86.55亿元,增长67%。亮眼数据的背后,正是“三链协同”行动的精准发力。

产业链筑基:从“种得好”迈向“存得优”
平凉市制定印发2025年度全市“静宁苹果”产业链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实施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三大提升行动,细化14条推进措施,以“挂图作战”责任机制推动任务落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编制的产业布局、产品布局、市场布局三个中长期规划和“静宁苹果”(红富士)系列团体标准,为提升果品保鲜能力指明了方向。果业技术专家深入重点乡镇,开展专题培训507期,培训果农7万余人次。如今,全市苹果平均单产达到1.7吨/亩,同比增长13%;优果率提升至76%。收储苹果102.85万吨,其中农户自贮58.69万吨,同比增长31.36%,果农人均果品贮存增值超2000元。

数字链赋能:从“线下等”到“云端推”
新华·静宁苹果价格指数成为“市场风向标”,26期数据发布助力果农果企精准把握销售时机。“展销推介+电商销售”双轮驱动体系的搭建,让线上销售蓬勃发展。全市线上销售库存苹果12.8万吨,销售额11.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5%、31.86%。
数字化平台与“基地+企业+商超(客户)”订单销售模式深度融合,推动着经销模式的变革。崇信县、灵台县借助视频看园、实景图片等数字化展示,实现远程看园订货。崇信县龙泉源公司采前签订2800万元销售订单,灵台县多家公司4000亩果园提前锁定买家,探索出果品销售新路径。

品牌链拓市:从“地头卖”走向“全国销”
以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平凉市谋划储备2025年产业链重点项目111项,计划投资47亿元,85项重点项目开复工,完成投资19.8亿元。完善的产业链招商“三图谱”“三清单”,助力链主企业赴北京参加京津冀产业链招商活动,成功签约3个项目,金额6.5亿元。
“甘味出陇”活动中,平凉市政府主管领导带队赴成渝地区,在彭州市举办专场推介会,签约9项,金额5.2亿元,与7家企业签订8.18万吨果品销售订单,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品牌影响力。

从田间地头到云端平台,从区域市场到全国版图,“静宁苹果”正以“三链协同”为引擎,持续激活产业新动能,让助农增收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