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批”办结 “全情”服务 “信用”生金——玉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与成效

 2025/06/19 10:5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张莉莉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徐玮

  昔日“跑断腿”的繁琐审批,如今在玉门动动手指即可“秒批”办结;企业遇到融资难题后,凭良好信用就能快速获得“及时雨”……这些便利,是玉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

  最新数据显示,玉门市在全国383个县级市信用监测中排名第41位,蝉联西北五省区首位。这背后,是玉门市以政务服务“智能升级”、企业服务“精准滴灌”、信用体系“创新赋能”为核心,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坚定决心和生动实践。

  政务服务“再升级” 营商环境“大提升”

  聚焦企业和群众高频需求,玉门市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整合为“开办企业”“工程建设”等26类主题服务,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办理体系。“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让群众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跨部门事项办理,告别了“多头跑、重复交”。

  玉门市创新“AI+政务”智能服务模式,上线AI数字人“玉事通”,部署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集成税务、社保、不动产等高频政务服务功能。依托AI图像识别、自动录入等技术,实现了业务自动受理,187项高频事项可“智能秒批”,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市民通过自助终端即可办结事项,政务服务加速向“事找人”转变,线上办件占比超85%。

  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玉门市整体审批效率提升35%。全市累计受理跨部门联办事项1.08万件,按期办结率100%,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实现了“云端供给、指尖直达”。

  高效服务“有温度” 助力发展“强信心”

  在玉门老市区化工工业园,每名包挂干部手中都有一本《企业帮扶攻坚日志》,详细记录着包挂企业情况、走访记录、经营困难及解决措施。

  玉门市推出“阶段管家+事项管家”双轨制和“四制两单”代办制,建立企业问题“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服务机制。各园区“营商特派员”带着政策包、任务单遍访重点企业,确保反馈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有了问题该找谁、怎么解决,以前心里没数,现在包挂专班‘领路’,少跑了不少弯路。”甘肃鲁玉集团总经理蔡文钊称赞道,“来玉门创业几年,明显感受到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如今在玉门工业园区,企业可专注发展核心竞争力,从工商注册到项目审批,从融资贷款到人才引进,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带来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企业家的坚定信心。

  信用赋能“新场景” 便民惠企“添活力”

  “提交融资申请后,银行根据‘信易贷’信用评估报告,3天内完成审批,这笔‘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弘大储能科技(甘肃)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感慨道。这正是玉门市创新“信用+”应用场景带来的效率与便利。

  依托“信用中国”平台,玉门市整合推出多个“信用+”应用场景:政务服务领域推行“信用+审批”改革,诚信主体办证实现“一表通办”“备案秒批”,企业开办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金融领域,“陇信通”平台化身“云端金桥”,累计为1005家守信企业精准“输血”。

  同时,“双书同达”机制彰显执法温度。玉门市创新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同步告知”,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提醒书》嵌入执法流程,将修复指导关口前移,已帮助35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挽回投标资格、银行贷款等关键机遇。

  从“一纸信用”到“真金白银”,玉门市以信用建设“一根针”穿起惠企利民“千条线”。随着“信易+”应用场景持续扩容,更多市民和企业将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信用红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