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新甘肃 臻品陇字号】“熊猫”牌稀土产品:蕴含改变世界的力量

 2025/06/23 10:0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沈博琼
在甘肃稀土218车间煅烧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实现稀土碳酸盐煅烧、进出料全自动作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沈博琼

  在今年的“中国品牌日”系列主题活动中,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隆重发布了“陇字号”品牌首批认证产品。首批“陇字号”名单的揭晓,不仅是对入选企业与产品的认可,更标志着“陇字号”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跨越关键节点,正式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甘肃稀土201车间萃取工序DCS控制室内,工作人员通过集散控制系统(DCS)对萃取流量开展线上实时监控,精准保障稀土分离核心工艺的参数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在这份备受瞩目的认证产品名单中,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稀土”)生产的“熊猫”牌镨钕氧化物在列。其凭借过硬的品质与卓越的实力,成为首批“陇字号”认证产品中的耀眼明星。而这一荣耀的背后,是甘肃稀土数十年的深厚积淀与不懈奋斗。

  数十年前,响应国防工程号召,一群热血建设者奔赴白银市靖远县吴家川的戈壁荒滩。在窑洞工棚里,他们用铁锹镐头挖出了第一条生产线,在浓烟滚滚的焙烧炉前,点燃了新中国稀土工业的“第一炉火”。

智能机器人机械臂精准高效完成各种复杂工序操作。

  “当年住地窝子、喝涝坝水,但没有人喊苦,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手里攥着的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命根子’。”退休职工王师傅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话语中满是自豪。

  走进甘肃稀土的生产车间,灰色的镨钕氧化物粉末在传送带上缓缓流动。肉眼看上去普通的粉末,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作为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关键原材料,全球每10台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中,就有3台使用这里的产品。

  这背后,是甘肃稀土独特的浓硫酸高温焙烧、P507萃取法等工艺,以及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

甘肃稀土生产厂区内,成排成列的电机高速旋转,稀土萃取工序正自动运行。

  该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CNAS认可实验室、甘肃省稀土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7.29亿元。“十四五”以来完成45项科技攻关项目,80%以上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浓硫酸强化焙烧分解混合型稀土精矿工艺升级及产业化应用》等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授权专利46项、商标140件的亮眼成绩,彰显着其在稀土领域的创新实力。

工作人员正在熟练操作甘肃稀土物料交接控制系统。

  2024年5月,随着甘肃省“陇字号”品牌认证联盟的成立,甘肃稀土率先按下品牌升级的“快进键”。

  2025年5月,“熊猫”牌镨钕氧化物成功入选首批“陇字号”认证产品。“这是从‘制造’到‘品牌’的质变,更是对接国家质量战略的‘甘肃实践’。”甘肃稀土安全总监范庆忠表示。

  “陇字号”品牌认证以国际通行的第三方合格评定手段,推动“甘肃产品”向“甘肃品牌”转型升级。通过认证,甘肃稀土不仅将以更高标准提升产品附加值,更计划推动稀土分离、合金、功能材料全系列产品通过认证实现出口,进一步强化“熊猫”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区。

  目前,甘肃稀土从事稀土产品生产的人员达1637人,年营业收入近百亿元,“陇字号”认证将助力其在带动地方就业、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稀土以“陇字号”品牌认证为契机,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短期目标是拓展“陇字号”认证范围,将稀土分离、合金、功能材料全系列产品纳入认证体系;中长期则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稀土品牌,通过提升材料性能、推进绿色环保、拓展应用领域、发展智能制造等举措,构建甘肃省稀土新材料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暮色渐浓,甘肃稀土厂区内机器轰鸣依旧。这家承载着国家战略使命的企业,正以“陇字号”为帆,以科技创新为桨,在“制造强国”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向着世界一流稀土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行,让“熊猫”牌镨钕氧化物这颗“陇字号”明珠,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组照片由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