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智慧灌溉——临泽县探索农业节水新路径

 2025/06/23 10:3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王云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这样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帮上了大忙,既省时、省水,又省肥,庄稼水肥均衡,长势更好。”在高标准农田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室里,临泽县新华镇宣威村水务工作者李玉宝神情专注地盯着屏幕说。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是临泽县面对持续干旱少雨天气,探索出的一条农业高效节水的新路径。

  现代化灌区:为农业灌溉装上“智慧大脑”

  近日,记者走进临泽县倪家营灌区智慧水务调度中心看到,电子屏上的数据如灵动的音符跳跃闪烁,倪家干渠的水位、流量、闸位等监控画面一目了然。调度人员陈兵紧盯着屏幕,通过监测模块动态掌握灌溉进度,结合灌区提交的用水申请,随时向受益村社精准下达用水指令。“以前配水靠人工,不仅耗时费力,供水的精准度也不高。”陈兵感慨道,“现在借助信息技术,从水量申请到动态配水,几分钟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调度效率。”

  通过远程控制设备,陈兵轻轻点击鼠标,倪家干渠五分支渠水闸缓缓升起,视频中清晰可见渠道里奔腾的水流。

  现在,有着近60年历史的倪家营灌区,经过现代化改造后,其灌溉周期从过去的32天缩短至22天,年均节水800万立方米。近年来,临泽县相继实施梨园河、平川、板桥等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实现按需配水供水,成功破解农田末端灌溉难题。

  高标准农田: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在临泽县沙河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一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这里创新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效果显著。蓄水池发挥净化作用,过滤泥沙后,配合智能化滴灌设备,每亩可节约水量约200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

  记者在示范区看到,整齐排列的滴灌带如银色纽带,将水源与农作物紧密相连。顺着滴灌带望去,连片的玉米苗沐浴在细密水雾中,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田间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显示土壤墒情、空气湿度等数据,一旦指标波动,便自动触发灌溉系统调整出水量。

  “通过实施渠道防渗、滴灌等工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了,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从1.52公斤增加到1.70公斤以上。”临泽县节水办主任陈军介绍,高标准农田的灌溉并非简单修渠引水,而是通过数字技术与工程综合应用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地处地下水超采区的临泽县沙河灌区,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规模化节水和“井转河”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构建起“深渠密网”输配水系统。

  临泽县沙河水利管理所所长张文霖介绍:“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将水资源刚性约束转化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设施。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我们要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为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水预算管理:让农田节水效能不断提升

  “过去我们总想着让老百姓多浇水,现在要求节水增效,让每滴水创造出更多产能。”临泽县水资源保护中心主任张柯刚说,“水预算管理改革破解了临泽农田‘浇多少、何时浇、怎么浇’的难题,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啥时候浇水、浇多少水,都按预算来。”倪家营镇副镇长肖建天介绍,“用水指标被细化分解到每家每户每亩地,灌区严格按预算配水,水务部门进行年终决算。”

  按照“一年一预算、一年一审核”和“零基预算”原则,临泽县探索实施以“预算﹢计划﹢定额”为模式的水预算管理改革,有效节约了用水量。

  如今,在数字孪生技术和水预算管理改革的驱动下,一场以数据为基、智能为核、预算为本的深刻转变,正在临泽如火如荼地推进着,为临泽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