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胡旺弟
近年来,兰州市红古区充分挖掘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落实各项惠企政策,高水平优化政务服务,全面实现项目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项目落地审批速度,打造了营商环境优化的“红古样本”。
近日,记者在浙江工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在红古区平安镇投资建设的新能源碳酸锂项目建设现场看到,铝渣资源化车间与破碎球磨车间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该项目是第29届兰洽会签约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500亩,主要针对甘肃省及周边省份电解铝企业产生的废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修路引水、排忧解难,各部门上门服务、纾困提效,政企携手按下项目建设的‘加速键’。”甘肃工企危服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说,项目预计7月底进入试产阶段,达产达标后每年可处理90万吨工业废弃物,产出电池级碳酸锂5万吨及其他副产品,可实现年产值超过30亿元,同时为社会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第30届兰洽会签约的江苏建设控股集团再生铝项目同样进展顺利。总投资12亿元、占地420亩的项目建设现场,原料仓库已全面建成,部分生产车间基础及钢结构主体施工完毕,定制设备即将进场安装。该项目专注于铝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再利用,投产后可实现铝灰、大修渣等高值化利用,预计年产值20亿元,吸纳220余人就业,将有效提升铝行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从项目谋划到施工,政府服务贯穿全程,让每一份支持都成为项目落地的硬核支撑。”甘肃丰正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智说。
在红古区窑街镇,第29届兰洽会签约项目甘肃瑞赛可智能绿电物流港项目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3个厂房、中心配电室、储能箱变系统等主体设施基本完工,设备调试及部门验收同步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车、桩、网、电、光、储、充’七位一体的智能绿电物流园区,通过推广节能减排,和新能源载运工具的应用,打造红古区新能源绿色物流运输示范平台。园区能够同时满足40台新能源汽车、电动重卡、电动装载机等载运车辆充电,并配套500千瓦光伏系统,满足园区绿电直供,预计年均减少碳排放5万吨。”甘肃瑞赛可智能绿电物流港项目新能源开发部部长李凯亮介绍道。
在第31届兰洽会筹备中,红古区精心部署参展及招商工作,全力彰显区域产业实力与投资魅力。红古区经合中心主任魏彦彬表示:“借助兰洽会,红古区通过密集开展项目签约和参加专项论坛等活动,在全区营造出重招商、抓投资、促发展的浓厚氛围,释放出对标先进加快追赶、紧盯目标加压奋进的强烈信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