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赵海容 郭沛良
走进张掖市博物馆,一家以文博元素为特色的文创小店引人注目。造型各异的魁星毛绒玩偶、栩栩如生的铜立鹿毛绒玩具、精妙复刻古代建筑工艺的模型,以及印有藏兔首铜当卢、“张掖都尉启信”等文物图案的文创帆布包……这些承载着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成为展示张掖市甘州区历史底蕴的生动载体。
这些文创产品均出自本土文创设计师范娟娟之手。自2023年初,范娟娟便依托张掖市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全力投入文创产品研发与推广工作。她开发的文创产品涵盖日常用品、高端艺术品等13大类,包含40余款原创设计、10余款文物修复仿真款,共50余款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效益可观,也收获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目前,范娟娟正对魁星点斗系列文创作品进行优化升级,力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作为张掖本地人,我希望通过文创产品把家乡推向全国。张掖作为丝绸之路重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文创产业正当其时。”范娟娟说,她将持续学习、调研,推出更多精品,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展现张掖千年文化魅力。
“这些文创产品做得很精致,纪念意义远超其实物价值,尤其参观完博物馆再来看这些文创产品,感触更为深刻——文物没办法带走,但是文创产品可以帮我把这个时刻永远留下来。”陇南游客马哲选购着心仪的文创产品,用独特的方式保存此次张掖旅行的美好记忆。
在文创领域,新职业人才不断涌现。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4年公布的新职业之一,“90后”王旭娇便是其中一员。自幼喜爱收藏“文物周边”和旅游纪念品的她,察觉到张掖本土文创产品的市场空白,便立志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作品。
设计出体现张掖独特风格和特色的文创产品,一直是王旭娇的心愿。一次外出学习中,非遗活字印刷技术给她带来创作灵感。她以张掖丹霞、木塔寺、大佛寺等标志性景点为原型,将其按比例微缩,运用活版印刷工艺呈现在明信片上,新颖的设计吸引众多游客。

“我发现市面上的明信片同质化严重,就想创新设计,为游客带来更好体验,也为家乡文旅宣传贡献力量。”王旭娇经营的“来都来了”(西嘻文创)小店内,做工精美的冰箱贴、小巧精致的化妆镜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我是偶然间在小红书上看到这家小店的,专门来打卡,店里的文创产品花样很多,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活版印刷的明信片和风景胶片明信片,设计很独特,店家还提供打卡集章服务,拍照也很好看,体验感非常不错,情绪价值拉满了!”慕名前来的天津游客韩佳芯称赞道。
不止于文创设计,近日,王旭娇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继续发力,组织“非遗漂漆书签制作”活动,吸引许多年轻游客亲手完成非遗书签制作。一张张以张掖丹霞配色为灵感的漂漆书签,再配上本地特色景点的印章,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认识张掖、了解张掖。
“从市场来看,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开始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军,国潮的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助推市场开发更多兼具传统文化意蕴和潮流风格的文创产品。我想做的不是文创快消品,而是有内容、有温度、有意义的文化IP,让年轻一代随手摸到的就是沉淀千年的文化。”王旭娇说。
如今,文创产品正成为张掖市甘州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让千年古韵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