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东西协作共建海军国防教育基地 点燃西部学子深蓝梦想

 2025/06/30 22:0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李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李娟

  在东西部协作的政策东风下,青岛胶州市与甘肃定西通渭县携手,依托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成功打造了一座海军国防教育基地。该基地于2024年6月正式落成,不仅填补了通渭县乃至定西市海军专项国防教育的空白,更在这片黄土高原的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海洋强国梦想的种子。

 

  部队官兵为思源学子们发放“启航助学金”。 张赛  摄

  多方联动 共建特色教育基地

  基地的建设是军民融合、东西协作的典范。2024年6月,承载着军民深厚情谊与学子蓝色梦想的海军国防教育基地在通渭县思源学校正式落成启用。揭牌仪式上,海军官兵亲手为品学兼优的思源学子颁发了饱含期许的“启航助学金”,部队再次追加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地设施的完善与内涵的提升。

  追溯过往,2023年10月,在胶州市协作通渭县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与全力促成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某部队与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建立了协作关系。部队隆重授予其“海军爱民学校”的光荣称号,投入35万元启动资金,在学校建设以“红色通渭、蓝色梦想”为核心主题的海军国防教育基地。

  海军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个认识深蓝、触摸国防、启迪未来的卓越平台,填补了通渭县乃至定西市海军专项国防教育的空白,在西部教育的沃土上播下了深蓝的种子。

  开放共享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这里陈列的是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飞鲨’的模型。歼-15是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具备强大的作战性能……”走进该海军国防教育基地,红领巾讲解员杨浩然如是说。自基地落成以来,这里便成为思源学校乃至全县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高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蓬勃开展,让蓝色梦想从愿景照进现实。

  如今,基地已然成为通渭县国防教育的标志性场所,吸引着众多师生慕名前来。每一次对海军英雄事迹的聆听,每一次对舰艇模型的细致观察,都在年轻的心灵深处悄然埋下爱国拥军的种子。教师们则将观摩的震撼与思考带回课堂,将海疆地理、海军科技、英模精神等元素巧妙融入历史、地理、科学乃至语文教学,让国防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因为甘肃的孩子没有见过大海,没有海军的概念。海军国防教育基地不仅让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海军文化,更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报效祖国的热情。”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马宏元介绍道。

  

  通渭县思源学校海军国防教育基地里,展示的海军军服。 李和 摄

  研学赋能 筑牢国防精神长城

  依托基地平台,学校积极拓展实践教育。在胶州市协作通渭县挂职干部的全力推动下,2024年暑假,学校组织了“海疆万里行·航大之旅”红色研学活动,20名师生赴山东烟台海军航空大学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深度体验。

  活动中,学生们参观军史长廊了解海军发展历程,在综合体能训练中心体验飞行学员训练,尝试模拟飞行驾驶,学习枪械知识并进行模拟射击,更有机会登临直升机聆听飞行员讲解。这次零距离接触军营与海军文化的旅程,在孩子们心中深深烙下献身国防的炽热烙印。

  与此同时,学校以海军国防教育基地为依托,不断探索国防教育与全面育人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主题队会、红歌传唱、少先队主题队课等活动,将海防知识、海军精神融入组织教育,让孩子们深刻体悟海军将士的责任与担当,助力他们心中的海洋强国梦想扬帆起航。

  通渭县思源学校海军国防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定西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课堂和闪亮品牌,点燃了黄土高原孩子们探索海洋奥秘、立志献身国防的炽热情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守卫万里海疆的精神长城,传递着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坚定决心与无限希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