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在陇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创新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当地市场主体注入了强劲新动能,也为广大群众勾勒出安居新图景。
陇南拥有约24万灵活就业人口,他们活跃在个体经营、非全日制、新业态等各领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2024年11月,经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复,陇南市成为全国第三批23个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之一,自此一场“制度破冰”之旅正式启程。
聚焦制度创新 构建普惠性政策体系
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将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纳入深化改革项目和十大民生实事,成立专班强力推进,从上层设计到具体落实,为改革筑牢根基。
改革打破了身份壁垒:年满16周岁的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申请缴存,自主确定缴存额和缴存方式;针对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人员和产业链从业者,分别出台政策纳入保障范围。
同时,通过“三降两提一放”政策包——降低首付比例、缴存门槛和负债核算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和租房提取额度,放宽参贷限制;创新配套机制,给予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将缴存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丰富避险搬迁资金配套模式,一系列举措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推动服务变革 打造高效能服务生态
数字赋能实现公积金业务全程网办,网办率达100%。陇南通过核心系统升级、“亮码可办”服务及多部门数据共享,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同时,构建了“驿站+窗口”的双轨服务模式:28个公积金驿站和60个乡镇政务中心公积金专窗,让服务网络延伸至城市每一个角落和基层乡镇;推行“政银联动”和“保姆式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陇南“五维宣传矩阵”通过行业专场宣讲、云端直播解读、乡镇入户动员等方式,让公积金政策深入人心,激发了市场主体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与热情。
改革成效显著 实现多维赋能新格局
陇南在激活市场主体动能方面,为房地产、建筑、装修家具等行业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各行业协同发展;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房企入驻,带动新业态岗位增长,增强人才吸引力,“甘陕川区域协同”机制为区域协作带来新突破。在筑牢民生保障根基方面,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圆购房梦,减轻租房者压力,助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政府发放的补贴让群众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
截至2025年5月底,陇南市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灵活就业人员有2845人,归集资金2180.38万元,落实缴存补贴50.46万元;449人次提取住房公积金274.77万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3笔、1738万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陇南住房公积金改革的扎实成果,更是无数家庭的幸福希望。同时,陇南在改革中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陇南路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