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出新动能——临夏州12万人端上“数字饭碗”

 2025/07/03 11:2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杨旭良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杨旭良 通讯员 苟裕光

  近年来,临夏州全力激活商贸流通活力、挖掘数字就业潜力,以“电商+”为笔,在河州大地书写新时代就业答卷,让这座丝绸古道的商埠重镇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截至目前,全州从事电子商务产业的市场主体达1.8万家;在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20个线上平台开设网店1.5万余家,带动12万人端上“数字饭碗”。

  “电商+政策”精耕发展沃土

  临夏州委、州政府锚定“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地”的目标,抢抓数字经济战略机遇。从召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座谈会,到推动“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工程;从落地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到打响“河州电商”品牌,将电商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目前,全州已建成8个县级电商中心、124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864个村电商服务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临夏州各级人社部门创新运用政策工具,引导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借势电商产业发展,实现向乡村就业工厂的蝶变。全州33家乡村就业帮扶车间纷纷走上电商销售之路,销售额总体提升近20%。广河县西裕工贸、东乡县回香斋、积石山县爱豆云等10家车间成功转型为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就业人数增加870多人。

  “电商+培训”孵化振兴火种

  临夏州人社系统构建“政、企、校、社”协同体系,通过“订单式”“项目制”等方式,培训电商人才近万人次。其中,3000多人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开店近5000家。依托1个国家级、7个省级孵化平台,邀请导师团队“一对一”教学,孵化电商企业85家,辐射带动就业1.2万多人。

  和政县双创孵化园集培训孵化、产品开发、电商销售、就业服务于一体,自主开发156款本地农特产品,开展电商培训2900多人次,开设网店698家,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

  “电商+产业”延伸价值链条

  临夏州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和民族特色产业,以“电商+产业”激活县域经济。盖碗茶、啤特果饮料、东乡手抓等产品,以及19个创业项目,借助创业创新大赛绽放光彩,让本地特色产品在电商催化下焕发新机。

  临夏市牛羊肉电商销售额超5亿元;临夏市亿农国际鲜花港月直播销量2.4万单以上,特色产业吸纳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临夏县打造牛肉面调料“中央厨房”——马丁兰鼎汇公司,电商渠道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辐射带动全产业链就业2.2万人;永靖县特色果蔬、黄河鲤鱼等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带动就业效果显著;康乐县将电商与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有机融合,西北牛、新华牧业等企业销售额整体提升30%以上,吸纳带动22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

  从黄河岸边的“就业大篷车”到太子山下的“数字新农人”,临夏州将乘电商之势,以创新之姿,书写乡村振兴与就业创业的崭新篇章,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临夏方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