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七月的东乡县唐汪镇,万亩杏林硕果压枝,游客手提采摘筐穿梭其间,欢声笑语与“花儿”民歌的悠扬旋律在河谷间回荡。
7月2日,2025年东乡县第四届民族文化艺术旅游暨唐汪杏子采摘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以杏为媒的盛会,正成为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颗杏子串起一个产业链条
“今年杏子产量高,游客采摘加上合作社收购,我家7亩杏园能收入8万多元!”唐汪镇马巷村古树茶园的唐永红望着自家果园里饱满的大接杏,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东乡县唐汪镇镇长张翼萍介绍,唐汪镇现有2800户农户种植杏树1万亩,2024年杏产业产值达4000万元,户均收入1.4万元。如今,当地已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模式,杏产品深加工成为助农增收的新亮点。
在东乡,杏脯、杏酱、杏仁茶等深加工产品随处可见。“我们公司主要经营果脯类产品,现在每天能加工鲜杏1500公斤。”临夏县伊生源公司相关负责人马国强告诉记者,通过电商直播和线下展销结合,去年采摘季带动周边近200户农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
数据显示,2024年唐汪镇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1500万元。小杏子,正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金果子”。
文旅融合绽放多元魅力
“丝绸古道河湟口,陇上杏花第一村。”有着500多年杏树栽培历史的唐汪镇,如今已形成了“四月赏花、七月品果”的特色文旅模式。
据介绍,此次系列活动涵盖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个领域,分别在唐汪镇、达板镇举行。唐汪镇设置了篮球赛、文艺演出、消费助农、健康跑、篝火晚会等13项子活动,达板镇则推出农特产品展销、快闪表演、户外直播等8项子活动。
“我们特意从兰州带孩子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没想到还能看到非遗刺绣展示和‘花儿’表演。”游客李娟一家对活动的丰富性赞不绝口。在唐蕃云舍举办的“杏韵书香”读书分享会上,李娟感慨道:“主办方将文化体验融入旅游活动,让游客不仅能‘品尝’杏子,更能‘品味’东乡的历史底蕴。”
据东乡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马宏伟介绍,近年来,东乡县深度挖掘马家窑文化、化石遗址等资源,成功创建“布楞沟”“唐蕃云舍”等旅游品牌。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356.25万人次,旅游收入17.36亿元。今年“五一”假期,东乡县接待游客44.6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76亿元,其中5月1日单日接待游客量达12.5万人次,创假期单日新高。“如今的唐汪,已从单一的采摘游升级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目的地。”马宏伟说。
同心共绘发展新图景
“各民族只有紧紧团结在一起,日子才能像杏树上的杏子一样越来越甜。”在活动启动现场,一位游客的感慨引发了群众的共鸣。
洮河畔将举行健康跑活动,主办方已邀请乡镇干部职工、致富带头人沿河道奔跑。“我们希望通过文旅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东乡、爱上东乡。”马宏伟表示,分会场的非遗展示和农特产品展销,让东乡的文化魅力和特色产业被更多人知晓。
从杏林采摘到文化体验,从产业增收到家园美化,东乡县正以文旅融合之笔,描绘出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如游客刘岩在朋友圈写下的感悟:“在这里,一颗杏子承载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各族群众共享‘杏’福的美好愿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