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近日,记者在永昌县六坝镇下排村金昌天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秸秆收储运站点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搭建秸秆收储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新购置的秸秆打捆机、平衡重式叉车、秸秆除尘揉丝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永昌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气象。

永昌县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据统计,全县总耕地面积达142.59万亩,常年播种面积10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3.06万亩,草原面积442.46万亩。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当地畜牧业和饲草业发展迅速,2024年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67万头(只),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20万亩。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永昌县成绩亮眼。2024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突破33.64万吨。今年,永昌县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培育16家从事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利用及收储运体系建设的市场主体,预计新增秸秆利用量4.85万吨,确保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在秸秆燃料化利用方面,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金昌新源生物质能源公司扩建的成型燃料生产线即将投产,配套引进的生物质颗粒机等先进设备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将新增0.5万吨。这些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将广泛应用于生活区供暖、养殖圈舍取暖及工业生产蒸汽等领域,为当地能源供应开辟了一条绿色环保的新途径。
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永昌县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牧源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农业企业及合作社获得了设备购置与生产线建设的政策支持。以宝光农业为例,该公司在六坝镇玉宝村建设的饲料化利用工程,通过引进配料混合一体机等先进设备,年饲料化利用能力将新增0.4万吨。这些分布在六坝镇、东寨镇等多个乡镇的企业和合作社,通过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将大幅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规模,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优质饲料。

为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金昌天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永昌县新润合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得重点扶持。其中,金昌天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建设1000平方米标准化秸秆收储棚,并配套购置秸秆打捆机等专业设备,年收储能力将提升0.4万吨。这些收储运主体的建设,将有效打通秸秆从田间到加工利用的“最后一公里”,显著提高秸秆收储效率,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