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巨丰
7月2日至3日,陇南康县遭遇持续大到暴雨袭击,境内多处国省干线公路发生山体塌方、泥石流等灾害,交通严重受阻。康县公路段闻“汛”而动,迅速奔赴最危险路段,以最快速度打通受阻“动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及抢险救灾通道畅通。

暴雨肆虐,险情突发阻断交通要道
根据气象预警和实况监测,7月2日至3日,康县多地出现大到暴雨,累计雨量较大,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持续强降雨引发康县公路段管养的国道345线、567线,省道222线、205线多处路段发生严重山体塌方和泥石流灾害。其中,国道345线3处道路交通中断,4处半幅通行;国道567线河水冲垮路基,3处半幅通行。大量泥土石块裹挟断木残枝倾泻而下,暴涨河水漫上路面,山洪夹杂泥土掩埋路面,严重威胁过往车辆安全和应急通道畅通。面对严峻形势,康县公路段立即启动最高级别防汛应急抢险预案。

迅速集结,全力抢险应对灾情
7月3日凌晨5时,暴雨如注。康县公路段应急指令紧急下达,段机关和各养护站的应急抢险队员顶着瓢泼大雨,迅速集结。不到30分钟,一支由党员干部带头、技术骨干支撑、抢险队员组成的精锐力量,携带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铁锹、洋镐、雨衣、应急照明设备等抢险工具,兵分多路,火速驰向各灾情点。
抢险人员抵达现场后,雨势未减,山体不时有碎石滚落,二次灾害风险极高。“安全第一,科学抢险,先通后畅!”现场指挥的声音在风雨中格外坚定,抢险队员毫无退缩,立即投入战斗。机械轰鸣,争分夺秒。挖掘机、装载机在操作手精准操控下,奋力清理阻塞路面的塌方体和泥石流堆积物。自卸车来回穿梭,转运清理出的泥土石块。大型机械作业时,养护工人不顾浑身湿透、泥浆裹身,手持铁锹、镐头,配合机械清理边缘区域、疏通堵塞的边沟涵洞、设置临时警示标志,确保抢险作业面安全,为后续通行打好基础。
经过近4个小时连续高强度奋战,抢险队员克服持续降雨、作业面湿滑、山体不稳定等困难,抢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抢通成果显著,保障通道初通
7月3日上午9时30分,国道345线将军岭隧道口塌方清理完毕恢复通行,K2271+720-770城关镇郑家沟村路段大型泥石流点开辟出临时通行车道。10时,省道222线 K458+080-090岸门口镇朱家沟村路段塌方落石清理完毕恢复通行。其他多处中小型塌方点陆续清除,垮塌路基处均设置警示牌。

上午10时30分,受阻交通大动脉恢复初步通行能力,被困车辆和群众在抢险人员指挥下有序通过抢通路段,应急物资运输通道得到保障。
目前,雨情仍在持续,康县段抢险队伍坚守在险情较重路段,后续塌方体彻底清除、路面修复、边坡加固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