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白银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延海 苏黎明)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白银区创新工作方法,以家庭人口状况为核心导向,采用分类分档补差发放城市低保金机制,在社会救助领域实现了突破,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困难群众。
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白银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局积极探索动态化、精准化的救助体系。综合考量家庭人口数量、人员构成、收入水平及刚性支出等要素,同步衔接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福利等专项保障制度,对每个家庭的实际保障水平进行精准核算。这一创新模式充分尊重不同家庭的差异化需求,确保低保救助资金能够精准匹配家庭实际困难程度,推动低保制度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持续迈进。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白银区采取“双线并行”工作法。一方面,成立两个工作组,依托“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创新机制,深入全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开展地毯式入户走访。工作人员逐户核查家庭人口结构、收入支出明细及刚性需求,全面掌握困难家庭真实情况,建立详细救助档案,为精准实施分类补差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结合入户宣讲、社区政策解读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分类补差政策的核心内容、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确保困难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