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题:心相近,情更浓——2025年上半年两岸交流合作述评
新华社记者李寒芳、吴济海、马欣然
两岸一家亲、同胞一家人,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2025年上半年,两岸同胞以“心相近、情更浓”的姿态跨越海峡走亲走近,经贸合作逆势上扬,文化交流走深走实,青年携手逐梦圆梦……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合作中增信,充分彰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也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交流大势。
人来人往,“走亲”是温暖的注脚
厦金海域,碧波之上,往返客轮的汽笛声与海浪声交织奏响两岸同胞的连心曲。自2001年通航以来,这条被台胞誉为“黄金航线”的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截至2025年5月已累计运送旅客2244万人次,占两岸“小三通”总运量的九成以上。
赖清德当局上台以来,为了谋“独”政治私利,变本加厉阻挠限制两岸交流交往。但广大台湾同胞对此不认同、不买账,络绎不绝于途,积极参与两岸交流交往。
文脉同源,历史同脉。以“传承·弘扬·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5月28日在北京开幕,两岸文化领域等各界代表人士800余人出席,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之道,其中台湾嘉宾、青年和基层代表约600人。
民心所向,鼓浪如歌。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6月15日在厦门举行。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民间交流盛会,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涵盖主论坛以及基层、青年、文化、经济四大板块50多场系列活动。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首次参加海峡论坛,岛内各界人士、基层民众不惧民进党当局恐吓打压毅然出席。超过7000名台胞踊跃参会,其中台青占比超过四成,再次掀起两岸民间交流热潮。
台海形势纵然复杂严峻,但两岸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也不会停、不会断、不会少。今年上半年,江苏、福建、四川等地分别举办两岸基层民生发展交流会、2025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征集、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四川交流会、第十届两岸学生大熊猫保育体验营活动、2025“文化抗战川渝行”两岸媒体采访活动等,彰显两岸交流沛然莫之能御的动能。
各领域交流亮点纷呈。上半年,两岸循环经济产业论坛、海峡两岸哲学论坛等28个两岸校际交流活动延续两岸教育领域交流热度。2025两岸碳中和论坛、第三届两岸新经济产业研讨会、两岸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活动,为两岸科技机构、青年企业家共谋高质量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商机,进一步深化两岸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的交流合作。
两岸交流持续热络,有力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6月首度踏上大陆的土地,到上海、浙江旅游并全程直播,以“最寻常的大陆日常”为众多岛内民众直观呈现大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和人民群众的亲切热情。像“馆长”一样,越来越多台湾同胞亲身到大陆走走看看,并在社交媒体分享所见所闻。真情最能打动人心,两岸同胞在频密的交往互动中了解彼此,感动彼此。真相是最锐利的武器,民进党当局和岛内绿媒、绿营名嘴费尽心机编造的关于大陆的谎言一一被戳穿,所制造的“信息茧房”正在快速崩塌。
经贸合作,“双赢”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的技术迭代始终与大陆市场同频共振。”台资企业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陆区企业事务总监罗庆红在2025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上说。这家深耕大陆20年的台企,从传统摩托车车灯起步,如今已转型为新能源汽车智能车灯核心供应商。对接会上,多家台企积极对接大陆整车厂及核心零部件厂,寻求融入领先全球的大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两岸产业合作的深度,正转化为拉动两岸贸易的强劲引擎。今年前5个月,两岸贸易额为123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这充分说明两岸经济合作动力保持强劲,产业链供应链稳固,经济往来持续加强。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祖国大陆持续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这些年来先后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和“26条措施”,以及助力台胞台企发展的“11条措施”和“农林22条措施”,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助力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两年来,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地位日益凸显,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
众多台商台企在大陆的成功故事,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造福台胞台企的最好例证。
“台湾农业的出路在大陆,台农的春天也在大陆。”在福建漳平台创园,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鸿说。他的茶庄成为海峡两岸高优精致农业的“样板”,印证了“台湾技术+大陆场景”的融合潜力。
逐梦圆梦,“青春”是澎湃的动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陆推进新质生产力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年轻一代应当发挥才干、参与其中。”即将入读暨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台青王艺霖说。
近年来,祖国大陆设立大量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为台青提供了逐梦、筑梦、圆梦的广阔天地。如今,越来越多台青将“朋友圈”“事业圈”“生活圈”深度扩容至大陆,共叙血脉亲情、共享美好未来。
“我的祖籍是江苏,亲来亲往、亲上加亲,融入大陆做一名‘爱拼族’是自然而然的事。”在昆山定居乐业的台青陈宇宏说。他今年设立“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工作站”,针对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和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经验不足等问题分享经验、服务乡亲,让更多人“不仅留得下,更能融进来”。
祖国大陆为台湾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截至今年5月,共有300余名台胞获评工青妇系统地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25“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武汉力翰教育创始人王祥宇说,“武汉是我的福地,我们企业在这里实现爆发式增长。我们将在大陆扎根、深耕,进一步发展壮大。”
融入大陆发展,拼搏中不断增加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让越来越多台胞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持者、推动者。“登陆”5年的林家萱如今在北京从事传统文化推广,近期专程飞回台湾,为闽南语版《长安三万里》首映捧场。
“两岸同胞有着一样的文化基因,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两岸青年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兴趣和共同话题。”林家萱说,两岸就是一家人,只要我们一条心、一起拼,定能让青春之光在共同家园不断闪耀。
正在北京举行的2025两岸青年峰会上,青年朋友们畅叙友情、碰撞思想、展望未来。马英九先生视频致辞表示,青年是两岸未来的希望,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看看,也欢迎更多大陆青年来台湾走走,两岸青年互相学习,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绝大多数台湾民众认可两岸交流,在岛内“去中国化”的政治操弄之下,台湾年轻人仍然到大陆来亲身体验自己是炎黄子孙,深深体会到自己身上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刻在身体的DNA,不是任何政治举措和刻意扭曲所能够撼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