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民乐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杨玉红)近日,笔者走进甘肃鸿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香菇种植基地,标准化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阵阵蘑菇的清香。一排排菌包整齐地排列着,菌包开口处,一朵朵圆润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中探出脑袋,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这些丰收的果实,她们娴熟地用手掐住菇根,轻轻一扭,整朵蘑菇就从菌包上脱落,然后装入筐中,现场呈现出一幅丰收的繁忙景象。
甘肃鸿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吉仁说:“就香菇棚来说,每个棚可以采摘5-6茬鲜菇,采摘一茬高峰期基本是5-6天,一个大棚一茬可以采鲜菇3000-4000公斤,一根菌菇棒能采鲜菇0.8公斤左右。”
从菌棒制作到出菇管理,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全链条就业机会,吸纳了周边村民就近务工,该基地每年带动周边100余人来务工,人均增收超过3万元,食用菌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我在鸿飞生物公司上班已经好几年了,这个工作离家比较近,能把孩子和家庭都照顾上,上班也方便,每个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很稳定,整体的福利也挺好的,工作内容也比较容易,整体感觉挺好的。”甘肃鸿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王晓玲说。
凭借独特的气候优势,甘肃鸿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培育出的香菇形态饱满、肉质厚实、香味浓郁,品质出众,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建设了菌棒生产车间、保鲜库等配套设施,从菌种培育、菌棒制作到香菇种植、加工、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甘肃鸿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吉仁说:“棚里的香菇是我们的主打产品,公司积极发挥‘菌菇本地化种植实验室’的作用,近十年我们种植了七八个品种。从食用菌制棒、养菌、发菌到出菇各方面不断探索,利用民乐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条件培育出优质的产品,市场好,在六、七、八月这三个月,全国大部分地方高温没有办法出货,但我们这个时间段的货是供不应求,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民乐县锚定“产业兴旺、就业充分、农民富足”的目标,持续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产业链向深加工、品牌化升级,致力于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小小食用菌成为带动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