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延海 苏黎明
今年上半年,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以下简称“第三冶炼厂”)以“稳增长、降成本、增效益”为主线,聚焦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多措并举,交出了电铅、精锌双双达成“双过半”目标的亮眼答卷。同时,硫酸、粗铜、阳极泥、精镉实现超产,加工成本较计划大幅下降,烧结机作业率、鼓风炉送风时率分别提高0.18和0.49个百分点,精锌特级品率跃升至99.44%,电铅品级率始终稳定在100%。
今年,面对原料供应紧张的压力,第三冶炼厂主动作为、破冰突围,推行多维攻坚释放潜能的“向外拓”与“向内挖”双轨并行举措。一方面,大力寻求国内市场低价混合矿和高含杂物料,替代高价进口矿,从源头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充分发挥ISP工艺和系统互补优势,加大对内部氧化锌、铅银渣、高铅烟尘等复杂物料的消化力度,累计处理逾2万吨,有效替代铅锌金属量约8700吨,实现“从原料中挤效益”的突破,复杂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得以跃升。
第三冶炼厂生产管理部主任刘国锋表示:“原料供应是今年最大的挑战,我们根据到货的原料结构和库存情况,及时调整物料配比,大量使用集团内部氧化锌、铅银渣、高铅烟尘等复杂物料,精心组织生产,确保鼓风炉长周期稳定运行。”
通过优化配比、强化过程管控,第三冶炼厂在稀贵金属回收领域硕果累累。综合系统高效运行,在入炉铜金属量短缺的情况下,粗铜产量较预算增产54吨;电解系统稳产高产,实现阳极泥多销54吨;精馏系统创新技改保障精镉增产41吨。此外,聚焦一线瓶颈问题,技术人员开展了烧结物料配入技术提升、阳极铅脱铜工艺改良等多项创新攻关,成功克服杂质开路难题,保障电铅质量稳定;在优化风量、精细操作等措施下,粗锌补铅消耗稳中有降。污水处理提标、风机节能改造等20个“揭榜挂帅”项目持续深入推进,为系统性优化积累了技术储备。
第三冶炼厂技术中心主任李杰说:“我们正系统梳理有害元素种类,平衡杂质元素分布和积累,为烧结焙烧脱杂、阳极铅净化等关键工艺环节提供优化依据。同时,狠抓过程标准化操作,确保工艺调整快速转化为稳定质量指标,让技术优势转化为增量效益。”
锚定复杂资源综合利用优势平台的核心定位,第三冶炼厂以全链条一体化运营为核心,推动由生产型“干着算”向经营型“算着干”的战略转型。聚焦前端,协同原料采购中心锁定低价物料,引入多家焦炭供应商,确保供应稳定、平抑质量波动。聚焦后端,协同产品销售中心,抓住市场窗口期外销烟化渣、硬锌等物资近2万吨,增利221.5万元。通过仓储专项整治清仓利库94万余元,优化进口矿物流环节节省运费超24万元,供应链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攀升。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第三冶炼厂将紧紧围绕“一本账”理念,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灵活的举措,奋力夺取“全年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