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金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出版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既要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更要坚定发展信心,深刻把握出版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少行业面临发展压力。在与业界同人交流中,笔者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感叹“大环境不好”的消极观望,另一种则是“逆境中见机遇”的积极进取。这两种态度的对比,引人深思。
一位曾创造千亿企业价值的前辈认为:“越是经济调整期,越能孕育重大商机。”一位年轻企业家也分享道:“当同行都在收缩时,我们的业务反而逆势增长。”由此可见,市场调整期往往伴随着资源重新配置,正是创新突破的最佳窗口。悲观者看到困难,乐观者发现机遇,这种认知差异本质上是对发展规律的理解深度不同。在当前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尤为重要。出版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更应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把握发展主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物质消费增长放缓的同时,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持续上升。这种现象与国际上著名的“口红效应”理论相契合——当经济承压时,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带来精神满足的“轻消费”。文化图书作为一种高性价比的精神文化产品,正展现出独特的市场韧性。
从实际数据看,近年来文化消费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一方面,旅游消费更注重性价比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图书阅读、在线教育、文艺演出等精神文化消费持续升温。微信读书、有书等知识付费平台用户稳步增长,职业提升、心理疗愈类图书需求显著增加。这充分说明,出版业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仍大有可为。
例如,人口结构变化为出版业带来的新机遇。在关注少儿图书市场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银发读者”群体的巨大潜力。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这个群体大部分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充裕的闲暇时间和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目前针对老年读者的产品开发、服务创新仍显不足,从字号设置到阅读辅助工具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面对新形势,出版业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升级。一是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入研究读者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内容质量;二是推动融合发展,拓展出版边界。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内容+科技”“出版+服务”的新模式;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主题出版、专业出版、教育出版等领域实现突破;四是强化价值引领,服务国家大局。充分发挥出版在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出版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坚定文化自信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在守正创新中展现出版作为,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出版价值,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谱写出版事业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读者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