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沈博琼 通讯员 鹿铭
7月14日,环县洪德镇张塬村的一处院落里笑语盈盈,一场别开生面的“出阁宴”正在这里举行。与传统婚礼的大操大办不同,这场婚礼没有奢华排场,没有高额彩礼,却处处透着温情与新风。而这场婚礼的主角之一,正是张塬村党支部书记耿志勇的女儿。

乡土风味显初心
走进婚礼现场,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红白喜事改革,耿支书嫁女,没有大宴席,只有六个凉菜待客。”管事的一声吆喝,让在场的宾客们感受到了这场婚礼的与众不同。
餐桌上,一盒10元的香烟、一瓶50元的白酒,搭配着两荤四素的凉菜,还有环县特色的羊肉饸饹面、炸油饼、牛肉包子,简单却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这些饱含地方风味的食物,不仅让宾客们品尝到了地道的美味,更传递出物尽其用、杜绝浪费的文明理念。大家一边吃着佳肴,一边称赞着这场婚礼的简约新风。

跨省新郎赞“轻松”
婚礼流程也大大简化,省去了诸多繁琐环节,只保留了最具温情的“改口”仪式。在大家的见证下,来自山东枣庄的新郎闫峻珲郑重地向耿志勇夫妇改口,正式成为耿家的女婿。
对于这场简约的婚礼,新郎闫峻珲感触颇深。他坦言,在谈婚论嫁之初,自己心里满是顾虑:“之前总觉得环县比较偏远,担心这里思想陈旧,婚礼流程会很繁琐,更怕高额的彩礼会给我们婚后的生活带来沉重负担。”然而,亲身经历过这场婚礼后,他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了。
“这里的民风特别淳朴,大家思想也很开明,完全顺应时代潮流。今天的出阁宴虽然程序简单,却有着浓浓的环县特色,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和热情好客。整个过程对我这个外地人来说,非常轻松、人性化。”闫峻珲的脸上满是喜悦,“我相信,这场简约而充满真情的仪式,一定会是我和娜娜幸福生活的美好开端。”

移风易俗见实效
在这场婚礼中,耿志勇不仅简化了仪式流程,更摒弃了当地曾被看重的彩礼习俗。当来自山东枣庄的女婿闫峻珲出于对家乡习俗的尊重,主动带来12万元彩礼时,耿志勇态度坚定地拒绝了,将这笔钱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新婚夫妇。
“嫁女儿就要一切从简,这彩礼钱我更不能要,就是想减轻两个年轻人的负担。孩子们刚成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这笔钱留给他们小家庭作为启动资金,才更有意义。”面对采访,耿志勇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耿志勇的这一做法,在张塬村乃至整个洪德镇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洪德镇党建办主任沈亚军评价道:“耿志勇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主动降低操办标准、简化程序,在为群众减负、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做出了表率。”
据了解,近年来洪德镇通过专项整治高额彩礼、完善村规民约、落实党员干部红白事报备等一系列措施,在移风易俗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耿志勇这次嫁女的实践,无疑是为全镇的幸福生活做“减法”,为文明新风尚做“加法”的生动体现,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