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峰 杨浩
清晨的阳光洒满通渭县常家河镇中心卫生院的庭院,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停车坪上整齐停放着车辆,导诊台前几位老人正咨询慢病筛查流程;中医馆内,医师正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村卫生室里,家庭医生带着便携式设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这一幕幕忙碌而有序的场景,正是常家河镇中心卫生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守护辖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常家河镇中心卫生院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锚定“强本领、转作风、提质量、谋发展”工作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惠民为目标,通过“1+2+X”工作模式(党建+医疗质量提升+公卫服务优化+特色专科建设),破解群众就医难点,织密健康保障网络,奏响了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激活红色引擎
卫生院始终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县卫生健康局“五抓五促”提升工程为抓手,推动管理规范、服务提质。借助帮扶专家资源,带动开展新技术2项;通过自主招聘、人才引进及“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项目,补充紧缺专业人员2名、引导10名医学生扎根基层,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依托县乡一体化帮扶机制,选派4名业务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打造3个特色科室,持续强化“传帮带”效应。

围绕群众满意目标,卫生院深入推进“八查八纠八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基本医疗保障、健康帮扶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建立班子成员业务包抓机制,确保重点人群健康“有人管、管得好”。通过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痛点,基层党组织活力持续增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特色专科:打造区域高地 守护群众健康
聚焦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卫生院集中资源打造特色专科,构建“中医引领、慢病防控、五官惠民”的服务体系。
——中医科焕发新生机: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完善中医基础设施,2023-2024年建成旗舰中医馆及固河村等3所中医阁,配齐专业力量,让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惠及更多百姓。
——慢病科织密防护网:引进肺功能检测仪,实现慢阻肺等疾病的早期筛查、精准诊断与疗效监测,推动公卫体检、家庭医生签约与基本诊疗“互联共享”,为慢病患者筑牢健康防线。
——五官科实现新突破:配备牙床椅、牙根测量仪等设备,提升眼科、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能力。依托“万名低保困难老年人白内障复明工程”“健康快车”项目,为辖区50余名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强基固本:织密村级网底 打通服务末梢
卫生院以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六行动”为抓手,通过业务帮扶、技能比拼、荣誉激励等措施,持续强化基层网底。目前,全镇14名乡村医生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1人获评主治医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建立慢病筛查长效机制,确保辖区筛查全覆盖,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健康管理下沉到村、到户、到人。通过规范台账资料、落实健康帮扶政策,让村级卫生室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驿站”,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就医难题。

服务升级:优化就医体验 彰显人文关怀
从细节入手改善患者体验,卫生院开展“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硬化院区路面及停车坪,新增12个车位缓解停车难;重新铺设排水管网,在特殊医疗单元安装污水处理设备,保障环境安全;住院部设开水房、各楼层配休息区,清晰的导诊标识让就医更便捷。
同时,完善医患沟通机制,公布投诉电话畅通反馈渠道,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舒适、整洁、文明的就医环境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如今的常家河镇中心卫生院,以党建为引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卫生院负责人表示,常家河镇中心卫生院将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做强特色、夯实基础,为辖区及周边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用实干与担当续写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崭新篇章,让“小病不出镇、大病有指引、健康有守护”的愿景在常家河镇落地生根,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