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医疗装备创新高地进发,既要攻克技术难关,更要构建起产学研用的生态体系。
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很难想象,这栋大楼的墙壁里,暗藏着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的管道。这个诞生于“实验室”的放疗医疗装备,如今已为超750例患者提供了精准治疗。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越来越多的医疗装备正紧跟临床需求,让新科技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多方力量正在汇聚:今年6月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试点设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药监局启动第二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国家医保局新增100多项与新技术、新设备相关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助力医疗“黑科技”从临床试验走向应用……
“医学装备发展必须坚持医工融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才能研发生产出适合临床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赋能医疗服务的好产品。”侯岩说。
从北京市昌平区打造国际医疗器械城,探索政产学研联动,到上海市闵行区建设新优药械出海集群,健全全链条服务体系,再到天津采购平台面向全球主动展示医用耗材……创新成果正在从“书架”走向“货架”。
随着创新突破不断涌现、国际合作纵深推进,中国医疗装备产业正以集群之势扬帆远航,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强劲动能。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