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兰玲
案例:2022年8月5日,单某通过某平台预订了某民宿的“T03”户型房间,订单号为654321。抵达民宿后,他发现现场既无前台接待,也未张贴房间布局图,只能在楼层内盲目寻找。当看到“203”房间时,单某以为这就是自己预订的“T03”房间。该民宿系无接触入住模式,单某便输入自己的订单号,房间的智能密码锁应声而开。推门而入的瞬间,单某与房间内的梁某、祝某目光相对,梁某的厉声呵斥让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走错了房间。单某急忙联系民宿的管家,管家解释说他还没通过微信办理入住,因此根本没分配房间号和密码。原来,203房间是梁某和祝某提前预订的私密空间,两人正在房间内休息时,突然被陌生人闯入,受到不小的惊吓。
梁某和祝某认为,民宿存在严重管理漏洞:既没有设置清晰的房间标识,也未明确告知密码使用规则,且智能锁存在能被错误订单号打开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两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在多次与民宿协商未果后,两人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民宿经营者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法院审理过程中,民宿经营者辩称,单某未按规定办理入住就擅自试开房门,自身存在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但法院经调查发现,民宿的管理缺陷远不止“标识不清”这么简单。
法庭上,法官当庭演示了涉事房间的智能锁:输入任意6位数字,竟有30%的概率能打开房门,明显存在安全故障。而民宿提供的房间照片显示,“203”的标识牌被空调外机遮挡了大半,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预订平台上的房间信息仅标注“T03户型”,未说明实际房号与户型编号的对应关系。“住客支付费用后,民宿就有义务提供安全的私密空间。”承办法官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宾馆、民宿等经营场所的管理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民宿存在三大过错:一是房间标识混乱导致误认,二是智能锁故障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未履行告知义务让住客知晓入住流程。这些过错与隐私侵权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单某的行为系民宿管理不当引发的连锁反应,不应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民宿经营者以书面形式向梁某和祝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4000元、律师费1000元,共计5000元。判决生效后,民宿已按要求整改,更换了所有智能锁,在每层楼张贴了房间分布图,并安排专人引导入住。
作为新兴住宿业态,民宿近年来很受人们欢迎,但因管理漏洞而引发的纠纷也不少。消费者入住民宿时如何避免陷入隐私安全陷阱、出了问题如何解决?我们邀请北京德恒(兰州)律师事务所李慧律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记者:消费者预订民宿时,如何避免陷入隐私安全陷阱?
李律师:首先要选择正规平台预订,查看其他住客对“安全设施”“房间标识”的评价;入住前主动询问房号与密码的对应规则,最好让管家发送房间位置照片确认位置;进入房间后先测试门锁是否灵敏,发现故障立即要求更换房间。一旦感觉安全没保障,有权拒绝入住并要求退款,不要为了省钱将就。
记者:民宿经营者该从这起案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李律师:经营者要守住三个底线:一是硬件安全,智能锁必须符合国家安防标准,定期检修避免故障;二是标识清晰,房号、通道、安全出口等信息要醒目,户型编号与实际房号的对应关系要在预订时明确告知;三是流程规范,无论是否采用无接触入住,都要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详细说明入住步骤,关键信息最好重复提醒。消费者要关注这些细节,经营方若做不到位,出了问题就要承担侵权责任。
记者:如果遇到类似隐私被侵犯的情况,消费者该怎么维权?
李律师: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很重要,比如拍摄现场视频、保存与经营者的沟通记录、让在场证人留下联系方式。协商不成时,可向平台投诉要求介入调解,也可向消协或文旅部门举报。若损失较大,像本案中涉及精神损害的,建议直接起诉,除了主张经济赔偿,还能要求经营者进行书面或公开道歉,促使经营者重视安全管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