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兰州轨道交通已安全运营2228天,累计客运量突破5.1亿人次,日均客流强度稳居全国前十。在综合交通大会战的浪潮中,兰州轨道交通正以更畅达的通行网络、更智慧的出行服务、更丰富的业态融合,助力黄河之滨加速绘就“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现代化交通新图景。

自2019年6月23日开通试运营以来,兰州轨道交通便以“地下交通主动脉”的核心角色,成为破解城市交通瓶颈、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关键力量。这条地下脉络串联起高铁、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多维交通方式,不仅重塑着市民的出行习惯,更推动着丝路重镇向“畅行金城”加速迈进。

目前,兰州轨道交通1、2号线形成“十”字网络,贯通城市东西南北,构建起“一小时生活圈”。曾经拥堵的西关十字已升级为“轨交+公交+停车场”立体枢纽,两大火车站实现无缝衔接,10处“P+R”停车场与536个车位高效联动,让“停车换乘”成为通勤新选择。安全运营2228天来,累计运送乘客超5.1亿人次,列车准点率超99.9%,日均客流强度达1.17万人次/公里,稳居全国前十,主干道早晚高峰拥堵状况显著缓解。

在交通攻坚中,兰州轨道公司攻坚克难,提前完成庆阳路东段、西津西路小西湖公园段的90盏路灯亮化,恢复绿化带与2号线火车站站人防出入口,解决人车混流难题。雁北路十字路面恢复、火车站东路改造等治堵重点工程按期完工,45盏新路灯与160棵行道树让出行环境更舒心,持续为综合交通大会战注入动能。

智慧服务与人文关怀让出行更有温度。多方式扫码过闸、实时拥挤度显示、智能寄存柜等技术应用,搭配免安检过街通道、双向闸机改造,提升通行效率。爱心药箱、准妈妈徽章、中高考驿站等细节服务,以及2号线火车站站“微驿站”的启用,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触手可及。大数据动态调度运力,节假日专项保障方案与多样化票卡优惠,让市民出行从容高效。

依托“轨道+”模式,资源开发焕发新活力。东方红广场、西关人防地下商业以创新模式完成招商,西客站北广场商业蓄势待发;轨道APP拓展至综合服务领域,成为省内首个取得《数据资产登记凭证》的市属企业;30余场文旅活动与轨道文创产品,让地下空间变身文化窗口。9家便利店、25台智能售货柜与106个充电桩,更织就一张便捷生活服务网络,惠及万千市民。
从交通疏导到资源激活,兰州轨道交通正以“地下动脉”的强劲脉动,推动城市交通格局升级。未来,这条钢铁脉络将持续联动地下、地面与空中交通,助力“丝绸重镇”向“魅力金城”跨越,共绘黄河之滨的崭新画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