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隆红霞 郎佐民
“之前反映小区楼下烧烤店噪音太大,打12345热线,没想到第二天就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处理,现在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岷县岷阳镇居民王秀兰站在小区楼下笑着说。
这是岷县以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岷县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通过优化民生热线、精简办事流程、搭建智治平台,让“群众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从口号变成现实。
热线“加速度”:诉求解决有温度
“丁零零……”岷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公室里,业务人员姜鸡红熟练地接起电话,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记录着群众的诉求。“现在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分工,比如涉及酒店、物流的问题,能第一时间转对部门,不像以前得来回协调。”姜鸡红边说边操作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系统。
据了解,岷县今年进一步完善“12345”热线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规范办理流程,对权属模糊的新兴业态问题,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召开联席会议破解。“上个月我们处理了一起小区装修扰民的投诉,住建、公安、社区工作人员联合上门,半天就把问题敲定了。”督查室干部回忆道,截至目前,全县已召开部门联席会议2次,开展联合执法3次,6235件诉求事项按时办结率达99.98%。
“前几天我反映快递丢失,热线工作人员第二天就回复说物流公司赔了款,还特意回访问我满意不。”家住维新镇的村民马建军竖着大拇指说,“这效率,比以前跑好几趟部门管用多了!”
办事“减环节”:高效服务有力度
“以前开餐馆,得跑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好几个部门,光材料就得准备一沓。现在政务服务大厅一个窗口全搞定,没多久就拿到了许可证。”岷县一家餐馆老板陈刚对办事效率的提升深有感触。
这得益于岷县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岷县政务服务大厅“一窗通办”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周翠芳正为群众办理业务:“我们整合了15个部门的348项业务,群众不用在窗口挨个跑,平均受理时间从17.3小时压缩到0.69小时。”
更让群众暖心的是“岷小帮”代办队伍。“我腿脚不方便,社保卡丢了,是社区的‘岷小帮’小李帮我在线挂失、补办,并送上门来的。”68岁的退休教师赵桂兰说。目前,全县405名“岷小帮”队员已完成线上办件30510件,线下帮办代办4963件,26项高频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
智治“广覆盖”:数字平台有精度
“您看,通过‘智慧岷县’App的‘民呼我为’栏目,我反映的小区器材损坏问题,三天就修好了。”岷县市民王磊点开手机界面,向笔者展示平台上的诉求记录和回复。依托“智慧岷县”服务平台,岷县已开通城乡公交查询、一键挪车等便民功能,受理群众诉求8072件,办结率100%。
在县域城市数字化综合治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智慧河湖、公共交通、城市治理、校园安全等领域的监控画面。“我们采用‘AI+人工’线上巡查,发现问题立刻交办。上个月通过监控发现某路段积水,1小时就协调市政部门处理好了。”中心工作人员曲玉杰介绍,目前已累计交办问题6361件,办结率98.76%。
此外,岷县还通过“政府+银行”模式设立20个24小时政务服务便民驿站,316万个电子证照让群众“一码通行”。“以前办事总担心忘带证件,现在手机亮出电子证照就行,太方便了。”经常往返城乡的养殖户杨福军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