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石榴花开别样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

 2025/08/07 23:4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段睿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孙筱娜 朱强

  清晨露珠未干,马玉红弓着腰钻进草莓大棚,轻巧一掐,鲜红的果实落入筐中。“以前在外打工,娃娃顾不上。现在守着家,钱袋子也鼓了——草莓、圣女果根本不够卖!”汗珠挂在她带笑的脸上。

  在灵台县康家沟村,像马玉红一样绽放笑容的各族乡亲越来越多。这个回、汉等民族共居的村落,240户人家中45%为少数民族。依托乡村旅游,80多位村民年均增收4600元,村集体增收超35万元。

  翻过山梁,新开乡下周村沐浴在晨光中。76岁的郭崇珍拧开新水龙头,清水浇湿了菜圃。“美得很!再不用怕下雨天整宿不敢合眼。”2023年10月,她搬离灾害频发的华掌村,住进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新家园。

  不远处,回族老人马志炳正给牛槽添水。“路平了,脚不沾泥。”过去翻山找水的苦日子一去不返,如今牛住上了水电齐全的新舍。他常去帮衬隔壁患病的汉族老哥柏存儿:“不管回族汉族,谁有难处帮一把,再平常不过。”

  为了让各族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下周村安置点旁,养殖小区、气调库等增收工程全面铺开。160多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务工,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县城碑子沟社区,“红石榴+”的暖意处处可感。社区工作者用“四色服务圈”精准服务各族群众,完成470多次帮办代办。零工市场滚动就业信息,蜂享小站提供义诊义剪。退休教师王阿姨带着不同民族的孩子排练舞蹈:“社区就是咱的‘红石榴家园’,排个节目都透着亲。”

  灵台县8535名少数民族群众散居在22个村落。发展的阳光如何洒到每个角落?

  康家沟村去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收入突破900万元;百里镇二联村建起红牛记忆馆;皇甫谧文化园、商周遗存展厅凝聚着共同记忆。

  傍晚的下周村,大柳树下聚满了人。村民陈三忠笑声朗朗:“大家认识了,处熟了,互相帮衬着,心里高兴!”便民服务中心灯火通明,副乡长陶琼对村民说:“这里就是家。”

  从深山到城镇,灵台大地上,各族儿女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携手奔赴的日子,比草莓更甜,比阳光更暖。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