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眼下,正值榆中高原夏菜收获季。在榆中县山洪灾害中受灾严重的马坡乡,随着电力、交通的恢复,山洪退去的田垄间,采收蔬菜的忙碌身影重现。在这片曾遭受重创的土地上,正爆发出重建生活的不屈力量。

8月11日,天还未亮,马坡乡上庄村的村民便在地里忙碌了起来。“菜库通电了,开始收菜了!”前一天得知村里菜库收菜的消息后,村民都是连夜准备,铆足劲抢收蔬菜。
村民赵怀胜一家三口早早就到地里收割散花菜。赵怀胜负责背菜装菜,妻子剁菜叶,儿子细心地给散花菜套上薄膜网。“今年种了22亩地,现在就剩下眼前这7分地的蔬菜能收了。”赵怀胜说,“山洪灾害发生后,党和政府给我们解决了大困难。现在能收一点是一点,先把眼前的活干好。”
“菜库开始收菜,能收多少是多少,总比散长到地里强。”这是村民们的想法。
同赵怀胜一样,村民陈得前一家老少十多人也在菜地里忙碌着。“躺不住,睡不着,一闭眼就想地里的菜,凌晨3点我就下地了。”陈得前盯着眼前刚收完的半亩菜地说。

这几天,上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万凯的脚步就没停下来过。部分得以留存蔬菜的采收、交售问题,让他忙得团团转。采访中,陈万凯擦着汗说,村民加紧采收,村里也在加紧对接销售渠道,尽全力减少损失。
不远处的阳屲村,受灾较轻的地里也恢复了忙碌。村民蹲在散花菜地的田埂上,麻利地砍下饱满的菜球,搬上农用车。“天灾挡不住,好的菜我们还要采收卖掉。菜库给我们帮了大忙,能把种菜的成本收回来就好。”一位村民说。
在上庄村高原夏菜交易中心,村民们送菜的车辆来来往往,一片繁忙。上庄村高原夏菜交易中心负责人曾少伟站在菜库门口,一边指挥工人把刚收的散花菜运往保鲜库,一边在本子上记个不停,从8月10日晚到11日上午10时许,他已经收了7.5万公斤菜。
曾少伟翻着本子说:“作为马坡乡仅有的两家菜库之一,上庄村高原夏菜交易中心除了收购本村村民种植的蔬菜外,马莲滩村、白家堡村等附近的村民也往这里送菜。”

榆中县是高原夏菜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目前种植30多个品种的蔬菜。经过多年发展,榆中高原夏菜已从零星种植蜕变为“甘味”农产品矩阵中的王牌,全国区域品牌评估价值达58.99亿元。8月7日至8日,榆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给当地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山洪灾害发生后,各方力量凝聚一起,帮助榆中菜农共渡难关。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多部门负责人赶赴受灾现场,配合县上开展农业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为帮助农户减少损失,农业气象部门整理发布了《暴雨洪涝后蔬菜种植自救指南》。在这场与灾情的赛跑中,榆中县委组织部发布倡议书,聚合5152名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网格员和群众参与生产自救,同时抽调2577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受灾一线,用责任与担当筑起坚固的“红色堤坝”。

上庄村七社村民杨小花是11日最早到菜库交菜的人之一。清晨7时许,她便骑着三轮车在上庄村高原夏菜交易中心门口排上了队。杨小花今年种了16亩散花菜,其中4亩正值采收期。10日晚上听到菜库收菜,第二天凌晨6时她就拿着铲刀进了菜地。“那4亩菜我盯着长了3个月,得赶紧收完,下午还得去铲菜。”杨小花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