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甘南分行:金融“活水”绘就黄河上游“生态绿”

 2025/08/14 10:2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吕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甘南州承担着守护“中华水塔”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农行甘南分行紧扣国家战略,以绿色金融为抓手,倾斜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当地人说:“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玛曲。”地处黄河源区的玛曲县,境内千万余亩草场及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构成黄河上游完整的水源体系,每年为黄河补水近百亿立方米。然而,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昔日丰茂的玛曲草原出现沙化、退化等生态问题,导致黄河补给量逐年下降。

“我们通过技术创新与工程实施,对黄河支流干河河道进行清淤和淤泥再利用,助力黄河干流岸线水环境治理,但购置清淤设备的资金缺口像堵在生态修复路上的‘沙障’。多亏农行420万元的贷款资金,为我们规模化清淤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玛曲县鑫雄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如今,该公司通过“分段围堰+机械疏浚+生态护岸”组合工艺,不仅清除了尼玛镇岸边淤积多年的泥沙,还同步实施植被恢复、河道修复治理。

激活清洁能源“绿色引擎”

清洁能源发展一头连接着乡村振兴,一头对接着绿色生态。自“双碳”战略目标提出以来,农行甘南分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发展使命,重点参与牧光互补、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助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玛曲拜尔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太阳能光伏电站投资、开发、建设、管理的企业,主要负责玛曲县尼玛镇40MW光伏项目的建设运营,项目推进中曾面临资金缺口。得知企业困境后,农行甘南分行客户经理主动对接、快速推进,为其发放2.4亿元生产经营贷款,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农行的贷款为我们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项目运营越来越好,年均发电量达5600万千瓦时,年均营业收入突破2000万元。”该企业负责人满面笑容地说。

近年来,农行甘南分行先后为玛曲县尼玛镇40兆瓦牧光互补项目授信2.4亿元、投放2.4亿元,为舟曲县10万千瓦光伏项目授信3.6亿元、投放2.83亿元。

破解草畜失衡“生态困局”

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牧草资源意义重大。近年来,受气候变暖、鼠害和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玛曲县草畜失衡现象日益严重:牧户人均占有草场面积缩小,牲畜品种退化,部分牧户依草原核定载畜量放牧,导致人均收入减少。

为助力解决因牛羊承载量过大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农行甘南分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向玛曲县万头牦牛养殖基地推荐“智慧畜牧贷”产品,发放200万元贷款,有效缓解了基地资金短缺压力。如今,该基地改变传统放牧方式,依托现有河曲马、河曲藏獒养殖基地基础设施,重点打造舍饲养殖、短期育肥模式,不仅优化了牦牛品种、提升了经济效益,还带动周边农牧户脱贫致富。

同时,农行甘南分行主动对接企业,助力涵养黄河上游水源、修复草场和恢复生态平衡。甘肃百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在推进草原生态修复过程中,获得农行100万元贷款,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增强了我们推进生态修复的信心。”

据统计,截至6月末,农行甘南分行已累计投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绿色信贷12.49亿元、生态保护贷款6.42亿元。

黄河在玛曲蜿蜒成清澈的绸带,岸边的阿万仓草原铺展如绿毯,羊群与牦牛群悠然自得,湿地溪流与黄河水脉相连,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流动画卷。农行甘南分行将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创新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打造“五无甘南”品牌,让黄河上游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