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山洪灾害后的温暖力量——爱心汇聚 照亮重建之路

 2025/08/15 09:5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牛占虎 李明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李明娟

“方便面560箱,矿泉水250件……”8月14日,榆中县朝阳学校体育馆救灾物资登记处,爱心人士甘肃新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韩志刚按照志愿者的提示,在“榆中县红十字会朝阳学校工作站供需响应清单表”上认真填写捐赠物资的数量。

志愿者一边核对着信息,一边说:“我们要对爱心人士负责,捐赠物资的种类、数量绝对不能出错。”随后她询问韩志刚,物资是入库暂存还是直接送往救灾点。韩志刚当即回答:“送到救灾点吧。”很快,这批救灾物资便被安排送往灾情严重的马坡乡旧庄沟村旧庄沟小学临时安置点。

“山洪灾害发生后,学校被确定为物资转运点,我们立刻组成党员先锋队,专门负责将救援物资转运到体育馆内。”榆中县朝阳学校校长蒋应心说。

捐赠现场,前来询问、登记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偌大的库房内,爱心人士捐赠的矿泉水、方便面、水果等物资整齐摆放,一切都有条不紊。

8月7日以来,兰州市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后,省内外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紧急驰援榆中县受灾地区,各类捐赠物资陆续运送至朝阳学校。“从8月8日到今天,已经有超过1000人次志愿者参与物资转运工作。物资到达转运点后,先进行入库登记,再按照饮用水、应急食品、医疗消杀物资、前线抢险救援装备等类别分类,然后运到指定区域。”榆中县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说。

为确保物资在转运点少停留、少停滞,能够高效、快速、精准地送达一线,朝阳学校每天安排75名老师组成志愿服务队,实行三班倒制度,保障物资搬运工作不间断;同时,号召社会志愿者、家长、学生等力量加入物资转运工作,从接收、登记到分类、配送,形成了一套闭环式高效运转体系。

在朝阳学校转运点,十几名来回搬运方便面的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个头不高,却跑得很快,将能搬动的方便面、矿泉水搬到库房,有时还会帮忙抬一些较重的物品。孩子们说,看到全国各地的货车拉着物资来支援家乡,特别感动,也想为家乡出一份力。

除了教职员工和学生,榆中县城的群众也结伴而来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听到朝阳学校是物资转运点的消息后,我就赶来了。看到运来的物资,我十分感动,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有党和政府的关心,还有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前来帮忙的当地居民刘女士说。

在通往朝阳学校的路上,挂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条幅的车辆接连不断,分别来自甘肃省红十字会、兰州市红十字会、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甘肃省体育文化发展促进会、甘肃新现代教育集团等单位和社团组织。

“虽然只能尽绵薄之力,但这代表着一种精神和力量,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共渡难关。”韩志刚说。他代表甘肃新现代教育集团和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联合甘肃省体育文化发展促进会将560箱方便面、250件矿泉水等物资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

爱心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责任,成为支援榆中灾区的重要力量。在马坡乡旧庄沟村旧庄沟小学临时安置点,临时床铺上铺的全是新被褥,医务室、临时食堂正常运转,应急保障人员日夜值班,安置在这里的群众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近70岁的张大爷说:“这里有县上、乡上、村上的干部为我们服务,我们很知足。我们搬得慢一点,但也要出一份力。”当看到运送物资的车辆开进院子时,老人们就主动上前帮忙卸物资。从白发老人到青涩学子,一份份绵薄之力汇聚成重建家园的磅礴伟力。

马坡乡负责接收救灾物资的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每天都有食品、帐篷、消毒液等各类救灾物资送来,他们也及时将这些物资分发到各村及安置点,确保即到即送,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

灾害无情人有情。榆中县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助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确保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同时,应急救援、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当前的榆中,不仅是救灾物资的汇聚地,更是爱心与信心的凝聚场。临时安置点的炊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共同奏响了“不屈不挠、共克时艰”的奋进乐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