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齐琪)最高人民法院18日发布第二批共5件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人民法院通过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依法保护经营主体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进一步防止同类行政违法情形的发生。
在某中药材行诉湖南省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扣押财物及行政赔偿案中,人民法院判决既压实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法律责任,支持了企业的合理诉求,也对药品监管部门的专业判断和执法权给予了充分尊重,兼顾了企业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政务诚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石。在某传媒有限公司诉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强制拆除设施及行政赔偿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确认强制拆除广告牌行为违法并责令赔偿损失,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实现案件争议一次性、实质性解决,人民法院作出赔偿判决的同时,一并考虑并处理了涉案补偿问题。
对中小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尤其要遵循适当性原则的要求。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强制执行某润滑油科技有限公司案中,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建议方式,联动监管部门对该公司不予行政处罚。同时通过教育、督促等方式对其加强指导,助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