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兰玲
案例:202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酒后的马某通过某出行小程序呼叫代驾,某人力资源公司旗下代驾员赵某接单后驾车送其回家。当车辆行驶至某路段时,赵某因刹车不及撞倒横过道路的胡某及两名朋友,造成3人不同程度受伤,车辆也受损严重。交管部门现场勘查后认定,代驾员赵某对这起事故负全部责任,胡某等3名伤者无责任。经专业鉴定,胡某因伤导致轻度智力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极重度受限,构成七级伤残;右上肢肌力八级伤残;开颅术后构成十级伤残,综合赔偿指数达50%。为维护权益,胡某将代驾员赵某、车主马某、接单的出行小程序运营方某科技公司、代驾员所属的某人力资源公司以及车辆投保的三者险保险公司一并告上法庭,索赔各项损失共计1187976.1元。
庭审中法院指出,代驾员赵某是某人力资源公司的雇佣人员,其在执行代驾任务过程中发生事故,属于职务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某人力资源公司需对超出保险赔付范围的损失负责。而某科技公司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已对入驻的某人力资源公司及代驾员资质履行了审核义务,代驾员赵某驾驶证合法有效,事故发生前无不宜驾驶的法定情形,现有证据无法证明某科技公司存在过错,故无须担责。车主马某通过正规平台呼叫代驾,对事故发生无任何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后判决:胡某在保险赔偿限额之外的合理损失,由某人力资源公司承担赔偿责任;驳回胡某对某科技公司、赵某、马某的诉讼请求。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目前判决已生效。
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代驾责任争议,记者专访了北京德恒(兰州)律师事务所李慧律师,为公众解读代驾服务中的维权要点。
记者:找代驾出了事故,车主会不会“躺枪”担责?
李律师:车主担责与否,关键看是否存在过错。像本案中马某这样通过正规平台下单、代驾员资质合规的情况,车主无须担责。但如果车主明知代驾员无驾驶证、饮酒驾车,或者车辆存在刹车失灵等安全隐患却未告知,这种情况下车主因“选任不当”或“车辆隐患未明示”存在过错,可能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记者:代驾平台和代驾公司,出事了谁该“兜底”?
李律师:两者的责任边界在于角色定位:代驾公司是直接雇佣代驾员、提供代驾服务的主体,对代驾员的职务行为负责;而平台若仅提供信息发布、订单服务,未直接参与服务提供,只要尽到了对入驻商家和服务人员的资质审核义务,就无须担责。但如果平台明知入驻的代驾公司或代驾员存在无资质、多次违规等问题却未处理,导致事故发生,平台可能要与代驾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记者:消费者如何规避代驾风险,出事了该咋维权?
李律师:规范下单流程、留存关键证据是关键。三点实用建议:一是务必通过正规平台呼叫代驾,下单后核对代驾员的驾驶证、身份信息与平台登记是否一致,避免私下找“黑代驾”;二是上车前检查车辆外观、车况并拍照留存,明确车辆原有损伤,防止事后纠纷;三是全程保留订单记录、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一旦发生事故,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和保险公司定损,同时报警固定事故责任证据。此外,车主可投保足额商业三者险,为事故赔偿增加保障。
代驾服务中,消费者要选择资质齐全的平台和公司,明确各方权责;代驾员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因重大过失引发事故,否则用人单位赔偿后可向其追偿。只有规范服务流程、留存维权证据,才能在纠纷发生时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