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让“美丽经济”滋养未来

 2025/08/20 09:07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克勤 通讯员 周爱玲 王钰涵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克勤 通讯员 周爱玲 王钰涵

  秋日酒泉,碧空如洗。漫步肃州区再生水人工湿地,无边芦苇随风起伏,水鸟掠水泛起涟漪,远处祁连山雪峰倒映湖中,一幅“水清岸绿、城景交融”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酒泉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首位战略,全面推进美丽酒泉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红利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截至6月30日,酒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43天,同比增加5天;该市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在全省相关推进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十年前这里还是戈壁、垃圾场,现在成了‘城市绿肺’,每天来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家住湿地附近的高增兰沐浴着新鲜空气,心情格外舒畅,“我常来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感觉特别好。酒泉城区规划好、干净整洁,对市民来说,有个好的生活休闲环境,就是最幸福的事。”

  初秋的肃州区再生水人工湿地,满眼皆绿、繁花点缀,市民置身其中,宛如漫步江南水乡。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占地257.2亩,日处理再生水能力达2万立方米。项目将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引入湿地净化,水质提升至景观环境用水和城市杂用水标准后,排入世纪大道水系用于绿化和生态景观,年节水量达450万立方米——节约的自然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宝贵的饮用水则保障生产生活需求。

  “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湿地的工程化污水净化技术打造的,由基质、植物、水体等构成复合生态系统。”肃州区城市供排水服务中心项目办主任岳振介绍,湿地每天将2万立方米达一级A标准的再生水引入前置生态塘,通过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吸收作用初步净化,再经自然复氧与植物复氧,进一步降解污染物、沉降悬浮颗粒,节水效果显著。

  近年来,酒泉市肃州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推进美丽肃州建设,探索出西北干旱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这正是酒泉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生态环境本就脆弱。为此,该市打出系统治理“组合拳”:高位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推动酒泉天润热力、阿克塞县供热站等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金源矿业、恒亚水泥等项目升级;实施肃州区乡镇、敦煌七镇等4个集中式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同时推进碳排放“双控”,强化环境要素保障,为重大项目落地腾出发展空间,以优质服务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是最大的民生。阳光洒在湿地水面,游客惬意漫步,这灵动的画面,正是酒泉生态治理的鲜活注脚——当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经济”的活水便会源源不断,滋养着这座西北城市的未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