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刘华东 实习生 何枚珊
“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724万人次、旅游花费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7%,重点工作指标评价首次进入全省前三;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吸引4个国家和地区、30个省(区、市)及省内14个市州1200多个展商参展,现场观展102.39万人次,总销售额6832.26万元,带动旅游花费21.06亿元;南佐遗址保护稳步推进,非遗数字化覆盖328名传承人……”谈及2025年上半年庆阳文旅成绩单,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龙语气振奋。
近日,围绕“以融合激活资源潜能,打造陕甘宁毗邻地区文旅新高地”核心,王龙接受专访,详解发展思路与实践。
以“文”塑魂: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庆阳作为周祖农耕文化发祥地、南梁精神诞生地,拥有5项国家级非遗、3490处文物点,文化家底厚重。如何让文化从“保护”走向“活用”?王龙给出“保护为先、活化为要”的答案。
“文化遗产是文旅发展的‘根’与‘魂’。”王龙介绍,上半年庆阳重点推进南佐遗址保护,完成宫殿区加固方案设计并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编制《南佐遗址国家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报告》,推进保护规划及考古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完成3490处文物普查,新发现638处,秦直道、长城文物普查400多处;指导4家博物馆完成第七次运行评估,1人获省文物行业技能竞赛金牌,环县博物馆《如果文物会说话》AI短视频获评省级传播精品。
非遗传承方面,庆阳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57项、市级76项(133分项)、县级732项,各级传承人2852名。今年启动非遗数字化工程,将《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字化,建立涵盖328名传承人、177项项目的四级数字名录,采集3000余条图文资料。“我们让非遗‘融入生活、走向市场’。”王龙举例,香包节上“剪云裳”剪纸服饰热销,103件香包获“中国礼物”认证;建成13个省级非遗扶贫工坊、42个市级传习所,年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授课3000多节,培训1.6万余人次,非遗工坊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以“融”破局:构建全域文旅新生态
“单一业态留不住游客,庆阳的核心竞争力是打破壁垒,让‘文化+旅游+N’深度融合。”王龙表示,上半年文旅“量质齐升”,关键在“融合”。
红色研学是重点。庆阳出台《庆阳市红色研学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开发《涂鸦感党恩》等9门课程,与20余家企业签合作协议,推出4条精品研学线路,打造抢运物资等16个体验项目。“上半年接待研学团队550多批次、9.1万余人次,南梁成全国红色教育热门地。”王龙补充,还创作了《南梁组歌》11首(正在拍MV),完成秦腔剧《碧血丹心》剧本,拟年底首演,让红色文化可感可及。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围绕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庆阳实施西峰区李岭生态旅游村、正宁县红色王录等景区提质,推进合水县黑木村等乡村旅游提升,打造32个特色村,建成华池县荔园堡村文创馆等载体,开发“非遗+民宿”等20多个业态。“环州故城节假日日均接待超2万人次,左咀村‘四季村晚’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35%。”王龙说,乡村文旅成乡村振兴重要支撑。
此外,庆阳上半年举办“2025骑观庆阳红色之路自行车公开赛”,吸引28个地区近400人参赛;举办省健身秧歌公开赛,17支队伍参赛。数字文旅方面,8家博物馆合作开展文物数字化,市博物馆完成200余件文物扫描并上线山海APP;建成“一部手机游庆阳”小程序,3A级以上景区实现Wi-Fi、5G全覆盖,4A级景区接入省级监测平台。
以“销”拓市:打响庆阳文旅“金名片”
“好资源需好营销,我们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网络。”王龙介绍,上半年围绕“香约庆阳”品牌,多渠道推广提升声量。
线上打造全矩阵新媒体平台,开通文旅微博号,整合视频号、抖音等,制作100多部创意视频,抖音、快手阅读量超3000万;“陇东年味”线上活动阅读量超1000万;“与辉同行阅山河”庆阳站直播吸引2993.7万人次观看,相关话题阅读量达6亿次。“我们借香包节预热引流,5月启动‘香约庆阳’网络话题,9月将举办‘百名网络达人游庆阳’,12月推出‘赏冰玩雪来庆阳’活动,确保网络‘时时有声音’。”
线下开展“香约庆阳”百城推介,上半年赴郑州、哈密、天津、西安及北京、上海等通航城市推介;在天安门广场地下通道投文旅广告;参加陇东南五市旅游联盟推介,在天水推广VR体验馆,创新“非遗+科技+旅游”模式,接待游客2万人次。香包节期间亮点纷呈,开幕式上,舞蹈《香包娃娃·剪云裳》用灵动身姿演绎千年匠心,道情陇剧与庆阳民歌联唱让传统艺术焕发时代新声,来自6个国家的外国名模与庆阳模特同台竞技,使“剪云裳”服饰走出国内、惊艳世界。非遗沉浸式体验区成为全场焦点,游客亲手缝制香包、剪刻窗花、演绎皮影、制作花灯,零距离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百家媒体和百名网络达人行”活动发稿1.2万篇,浏览量超7.5亿次;同期招商推介会签约32个项目,总金额96.64亿元,其中合同资金31.07亿元。
谋定未来:锚定“三个目的地”目标
谈及规划,王龙表示,庆阳将以“融合”为核心,围绕“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地、始祖文化寻根地、康养旅游目的地”,推进文旅提质。
景区提质与业态创新是重点。庆阳将推进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5A级、宁县正洋苹果乐园4A级等景区创建,完善基础设施;开发低空表演、无人机秀等新业态,探索“算力+文旅”模式。同时实施文旅企业规上倍增计划,建立培育台账,重点服务潜力企业,年内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家,培育龙头企业。
数字文旅将深化。依托“东数西算”升级“庆阳文旅大数据平台”,推动4A级景区全接入省级监测平台;推进非遗数字化,打造3D体验项目;升级“一部手机游庆阳”,开发“庆阳游”智慧云平台,建全域智慧文旅体系。
区域合作将拓展。庆阳将加强与西安、银川等周边城市合作,联推跨区域线路;深化与天津、郑州对口协作;推进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广西柳州“算力结对”中的文旅联动,拓展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