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吴凤岐: 期颐之年忆烽火 党送我去抗大

 2025/08/29 09:1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俞树红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记者同志,请出示你的记者证。”记者将证件递给吴凤岐老人。他仔细查看后笑道:“别介意,这是以前在军营养成的习惯。”“应该的。”记者连忙回答。

  8月26日,初见这位102岁的抗战老兵,他查验记者证时那份军旅生涯留下的谨慎与认真,丝毫未变。

  吴凤岐出生于1923年,河北定县人。他在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曾于1941年6月至1943年3月,为河北冀中抗日军大三队、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七队学员;1943年3月至1945年10月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学习。如今虽已百岁,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起往事仍笑声爽朗。他身上焕发的生命力几乎让人忘记年龄,犹如一棵扎根岁月的苍松,军人气质犹存。

  提及抗战的烽火岁月,老人情绪激动。“当年在抗属学校,老师通知我们去山区拉练。走了一个月还没到,有同学问领队:‘怎么一直往西?’‘去延安,见毛主席。’大家一听,兴奋得跳起来,再也不提回家的事。”

  “到了抗大,先开荒种地。”吴凤岐回忆,“一次开荒比赛,我开了一亩二分,拿了第一。”他手掌斜着一比,“都是山坡地,土质松软。”

  “一斤小米、二钱油、半钱盐,这就是抗大的供给。当时国民党封锁边区,物资极其匮乏,油盐紧缺是常事。”他说。

  开荒一年半后,吴凤岐被分配到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当护士,负责救治、转运伤员。他不断学习,从护士成长为护士长,再到军医。后随部队至兰州,参与甘肃建设。

  谈到兴头,老人唱起了《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并指着《民族老歌大家唱》说:“我最爱唱《天上的太阳红彤彤》《延安颂》。一唱歌,就想起了战友们。他们都走了,只剩我。我很想念他们啊!”

  老人取出一个紫红色盒子,展示着不久前获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感谢党在抗战中救了我母亲,送我去抗大读书,现在还给我这么高的荣誉。”老人激动地说。

  如今吴凤岐仍每日读报,沙发上总放着一叠《老年日报》和《读友报》。“去年戴眼镜还能看,今年得靠放大镜了。”邻居吴建民说:“他常讲抗战故事,乐观,记性好。现在每天还用放大镜读报,关心国家建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