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小辣椒的产业升级之路

 2025/09/09 16:1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郑倩红

  近年来,宁县立足资源禀赋,以“小辣椒”为核心构建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让这一“红火产业”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金秋时节,在宁县广袤的田野上,连片的辣椒基地绿意盎然,田间地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首批成熟的红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经过精心培育、科学加工的辣椒,将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为当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创新模式:从零散化向规模化转变

  近年来,宁县将辣椒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通过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辣椒种植从零散化、传统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同时,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形式,宁县将0.4万户农民嵌入产业链各环节,带动23个村集体年增收超10万元。2024年,全县辣椒产业从业人员达1.1万人,农民收入中约9%来自辣椒及相关产业。

  走进湘乐镇庞川村的辣椒种植基地,农户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他们的身影与火红的辣椒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画卷。

  “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村上今年种植辣椒640多亩,眼下正值采摘期,产量不错。”庞川村党支部书记席关宁介绍道。

  “以前种辣椒就是自家吃,多了也卖不上价。现在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咱只要把地种好,一亩地能赚5000多元!”庞川村村民李俊巧笑着说。通过订单农业,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解决了“卖难”问题。

  精深加工+龙头带动:激活产业“增值密码”

  延长产业链是提升辣椒价值的关键。宁县围绕“吃干榨净”一颗辣椒,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

  “这款辣椒酱有多种口味,全部采用宁县当地新鲜辣椒加工而成,无添加、纯天然……”在宁县“治粮仓”牌辣椒酱网络直播间,销售经理白莹正在向网友们介绍宁县本土品牌辣椒酱,而“治粮仓”牌辣椒酱也因其纯正的口感和地道的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治粮仓”辣椒酱加工厂隶属于甘肃治粮仓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春荣镇古城村,2023年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集辣椒酱、辣椒丝、辣椒面、辣椒烘干等生产线6条,年可生产各类辣椒产品7000吨,产值达7000万元,带动农户种植辣椒1万亩,亩均收入达到5000元。

  “除自有基地外,我们主要以‘农户种植+公司订单收购’为主,去年收购辣椒5700吨,向种植农户支付资金1728万元,生产不同品种的辣椒酱100万瓶,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据统计,农户种植的辣椒平均亩产量1600公斤,产值能达到5000多元,效益相对较好。”公司总经理白治仓介绍说。

  延链补链:家门口的“致富岗”

  全产业链发展不仅带动了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就业,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湘乐镇南仓村村民付俊娥便是受益者,今年从辣椒育苗、栽植、管理到采摘,她全程参与,仅务工就为家庭带来可观收入。“最近一直在基地摘辣椒,每天能摘50公斤到100公斤,挣100多元钱。”付俊娥说。

  “我们将围绕延链补链,持续在育、种、加、销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农户深度融入全产业链,促进产业兴旺、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宁县瓜菜中心主任陈熠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