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融进来,携手走出去”——2025年服贸会港澳台展亮点纷呈

 2025/09/14 11:36 来源:新华社

跃动着彩虹渐变色的香港馆、布满葡式花砖图案的澳门馆、装饰有大红灯笼和城市地标建筑的台湾形象展……在北京首钢园的钢铁森林中,别具特色的港澳台展区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4号展馆的省区市及港澳台展中央,数十家港澳台展商带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创意设计等众多领域的先进成果。

“希望向更多人推介我家乡的产品!”“期待通过服贸会融入大市场,再一起走向世界!”港澳台展商们纷纷道出心声。

“香港通道 连接全球”

在香港馆的外立面上,“香港通道 连接全球”的醒目字样点明展馆主题,一块互动屏幕通过小游戏介绍着香港在金融、人才、市场、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

展示柜中,众多斩获国际大奖的设计产品涉及文化创意、创新科技、绿色可持续等前沿领域,凸显出香港的专业服务可以助力企业提升附加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系列卡通人物、通过茶渣再生技术研发的环保材料……

“从第一届开始,我们已是连续参加了12届服贸会了。”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介绍,今年香港馆举办了多场对接会、专题分享、推介和港商观展等活动,助力搭建海内外服务业合作平台。

“香港是联通内外的重要桥梁,内地企业应充分利用好香港的便利条件,实现高质量出海。”参与分享会的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张成奇评价。

对内地企业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去到香港是走向国际的开始。企业负责人在香港馆分享了立足这座城市开辟中东等海外市场的故事。

纵览整个服贸会,不少香港企业亮相各个专题展。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首次参展的香港电讯带来智能组网、多云互联和智慧园区等新技术。

“我们希望依托通达全球的国际网络资源,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云网一体化的全面服务。”该公司商业客户业务中国区总经理麦志辉说。

跨境协作的“澳门故事”

在以海水蓝和“澳门绿”为主色调的澳门馆,结合了中葡文化特色的吉祥物“葡公鹰”立牌呆萌可爱。入口处的咨询台上,摆放着澳门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联合招商宣传册。

在澳门特区政府招商投资促进局的组织下,8家澳琴企业携手参展,展现着澳门近年来在大健康、高新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及澳琴一体化的优良营商环境。

“这次来参展,我发现我们的好多合作商也来了,感到十分惊喜!”专注于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澳门企业普强公司创始人何国涛说,“我们在内地有几百个成功的合作案例,期待通过这次服贸会找到更多机遇。”

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何国涛先在珠海成立了公司总部,后又回到澳门开设国际运营中心,还在北京设立了研发运营中心。这家企业的成长历程就是澳门加强跨境协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生动写照。

“相向而行”的艾益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样收获满满。这家在上海注册成立的企业通过在澳门设立分公司,成功拓展到海外市场。

该公司展位上,AI舌象仪、智能艾灸机器人、养生手环等科技感满满的大健康产品引得不少参观者跃跃欲试。

“我们这次带来的很多中医理疗仪器都很受关注。”艾益生澳门特约合伙经销商、艾鸟养生体验馆创办人苏浩宁说,澳门正努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希望企业在海外收获商机的同时,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开拓两岸融合发展新空间

在以“服务融合发展,共享民族未来”为主题的台湾形象展,一幅装点着闽南红砖纹和台湾少数民族元素的“卷轴”延续展开,寓意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越来越好。

这是台湾形象展第5次在服贸会登场,汇聚了30多家台企。会间还举行了两岸服务贸易推进会,多家企业签订新合约。

台资企业云南山天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台湾植森生技有限公司的合约背后,是一段台商“传帮带”登陆发展的佳话。

“我们扎根云南20多年,聚焦生态农业与大健康研发。”作为“老台商”的山天生物总经理尤菁说,看中大陆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希望来到大陆发展。

获得了前辈传授的经验,植森生技总经理李韦明感到“很幸运”,“期待在大陆找到更多互补的资源和技术,研发出更好的大健康产品”。

据悉,两家企业未来计划携手入驻位于北京的两岸科技创新中心。该中心在服贸会的展台上,呈现着两岸科技融合发展的累累硕果:“透视”骨骼结构的智能体、跨语言交流的智能眼镜、可即时生成3D照片的元宇宙相框……

连年参与台湾形象展的“资深”台资企业旺旺集团今年又有新收获。在北京市台办的协助下,集团与天坛公园推出了限量款联名产品“旺旺祈福大雪饼”。

“这是第一次有台湾品牌和大陆5A级旅游景区联名发布文创商品。”旺旺集团首席代表、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林天良希望,这一模式可以复制到更多地方,打造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典范。

“天坛是古代祈福的场所,也期待通过联名产品祝福两岸同胞‘旺上加旺’。”他说。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