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王前仁

 2025/09/16 09:2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沈博琼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沈博琼

清晨6时,当第一缕阳光勉强穿透河西走廊的薄雾,戈壁滩上的风裹挟着沙砾,狠狠砸在甘肃销售酒泉分公司西部加油站的玻璃上。王前仁裹紧天蓝色的工装外套,弯腰检查加油机的油管接口。他粗糙的手掌被风刮得发红,指关节上几道深浅不一的疤痕,是十九年戈壁岁月刻下的勋章。“这风啊,把人吹得站不稳,夏天晒掉一层皮,冬天冻透三层棉裤。”他笑着拍拍加油机,像是在和老伙计打招呼,“但只要机器转着,过往的车能加上油,我这心里就踏实。”

?工作中的王前仁(右一)

王前仁是一名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后,他先后干过工匠、当过厨师,后来机缘巧合换上中石油的工装,一头扎进了酒泉戈壁滩的加油站。从甘店子加油站到桥湾加油站,再到如今的西部加油站,十九年里,他守过的3个站点,都藏在瓜州的茫茫戈壁深处,最远处离市区有100多公里。“刚来甘店子的时候戈壁滩晚上静得可怕,除了风声,就是沙子敲打玻璃的声音。”王前仁说。

在戈壁滩上工作,“苦”是常态,“险”也常伴左右,寂寞与孤独更是如影随形。西部加油站紧邻国道,每天有上百辆货车经过。去年夏天,一辆货车在加油时突然漏油,汽油顺着地面流到高温的排气管旁,随时可能引发火情。王前仁来不及多想,抓起旁边的灭火器就冲了过去,一边指挥司机熄火,一边用沙土覆盖漏油区域。10分钟后,险情成功排除,他的工装已被汗水和油污浸透,脸上还沾着沙尘。“当时没想别的,就知道不能出事,加油站就是我的阵地,绝不能出岔子。”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里透着退役军人特有的坚定。

戈壁滩的日子,除了艰苦,更多的是孤独。“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除了电线杆就是戈壁滩”,这是王前仁对工作环境的描述。刚到甘店子时,一片望不到头的戈壁滩让他有些无措,但接下来建站、招人、调试设备,他凭着军人的过硬作风毫不退缩,把建站过程中的困难逐个攻克。“当时我就想,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加油站建起来,过往的司机师傅能喝上一口热水、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泡面,我心里还真有些小骄傲。”说起这些,王前仁乐得合不拢嘴。

站里没有电视,手机信号时好时坏,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晚上和家人视频。“如今孩子已经长大了,小时候总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陪我’,我只能说‘等爸爸忙完这阵儿’。”提到家人,王前仁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睛里噙着泪水,“我没陪孩子过过几个生日,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就连父母生病,我也没能及时回去照顾。”去年冬天,他的父亲生病住院,妻子怕影响他工作,直到父亲出院才告诉他。“当时我拿着手机,眼泪止不住地流,觉得特别对不起家人。”可第二天,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早早地站在了加油机旁。

在戈壁滩上,王前仁不仅是加油员,更是过往司机的“贴心人”。有一次,一位货车司机在加油时发现车胎爆了,当时天色已晚,附近又没有修车店。王前仁看到后,主动拿出自己的工具箱帮司机换轮胎。半个多小时后,轮胎换好了,司机要给他钱,他却摆摆手说:“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这点小事不算啥。”还有一次,一位游客迷了路,手机也没电了,王前仁把他请到站里,倒上热水,还帮他联系了家人。“在这戈壁滩上,能帮别人一把,就帮一把。”王前仁说,这些年他帮过的司机、游客不计其数,有的司机后来路过,还会专门来看他,给他带些家乡的特产。

十九年,六千九百多个日夜,王前仁在戈壁滩上始终坚守。他见证了加油站的变迁:从手动加油机到智能加油机,从简陋的板房到宽敞的站房,但不变的是他对工作的执着和对责任的坚守。“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中国石油的销售员,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像当兵时一样,站好每一班岗。”如今,王前仁依然每天坚守在西部加油站——清晨迎着风沙检查设备,中午顶着烈日为车辆加油,晚上伴着星光整理台账。他就像戈壁滩上的一棵胡杨,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用自己的坚守,为过往的车辆点亮希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力量。

夕阳西下,戈壁滩被染成了金色。王前仁站在加油站门口,望着远处行驶的车辆,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明天一早,风沙还会如期而至,工作依然会忙碌,但他会继续坚守在这里,做戈壁滩上最美的“石油哨兵”。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