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供给为美好生活“加满油”——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第八季“中国石油开放日”活动侧记

 2025/09/17 09:3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马如娟 瞿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金秋兰州,黄河奔涌,生机盎然。9月16日清晨,阳光洒落兰州金城关广场,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以下简称“甘肃销售公司”)第八季“中国石油开放日”活动正式启幕。展位前早已聚满市民,并不断吸引着路人驻足观看。

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第八季 “中国石油开放日”启动仪式。

走近展位,浓郁的“甘味”扑面而来。兰州牛肉面速食装、天水麻辣烫、陇礼八宝茶……几乎囊括陇原大地的风味特产。“在全省任意一座中国石油加油站,都能买到这些好物!”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将试吃品递到市民手中,“中国石油网点多、信誉好,大家加油之余顺手带点特产,方便又放心。”

除了展位上的“甘味”风味特产让人眼前一亮,活动还设置了企业发展史展馆参观环节,方便大家感悟中国石油的精神世界。随后,媒体采访团走进企业发展史展馆。一尊雕塑赫然入目:铁人王进喜弓身搅拌泥浆,眉宇坚毅,仿佛穿越时光而来。“这诠释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工作人员许津元语气庄重,“我们不仅是党和国家最信赖的骨干和依靠力量,更是陇原人民最可信赖的综合能源服务商。”馆内陈列着200多件史料物件,以及雕塑、沙盘和模型等,清晰勾勒出企业的发展脉络与精神传承。

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向媒体采访团代表授旗。

甘肃销售公司的发展史,是一部无私奉献的报国史、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敢为人先的改革史、争创一流的奋进史。

离开展馆,媒体采访团驱车驶往位于兰州西出口的九合中凯综合能源站。作为通往河西走廊的重要补给站,该站不仅提供油、气、电、氢多元能源补给,更成为旅途中的“暖心驿站”。站内休息区宽敞整洁,免费洗车、微波加热、雨伞租借、医疗急救等便民服务一应俱全。

市民选购“昆仑好客“产品。

“我们还有不少‘秘密武器’。”该能源站经理李永儒指向屋顶,385块光伏板正静默蓄能,“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均节省电费约12万元。”2024年,该站被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授予“碳中和加油站”称号,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此化为生动实践。

随后,媒体采访团来到西固区西路加油(气)站。“甘味”特色展区内,“好客牛大”牛肉面、花牛苹果汁、陇南核桃乳等自有品牌商品琳琅满目。近年来,中国石油通过消费帮扶专区专柜,助力“甘味”农产品走向全国,既丰富消费选择,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媒体采访团走进中国石油甘肃兰州销售分公司九合中凯综合能源站。

一款“好客饮水包”引起记者注意:含矿泉水、饮料、速食面和纸巾,加油满额可优惠换购。“上月单这款套餐销售额就达7万元。”该加油站经理李瑞娟说,“我们依托甘肃旅游热度,推广本土特色产品,非油品营业收入去年增至677万元;今年截至8月底,营业收入达475万元。”

作为车流量千万级的大站,这里的投诉率却一直很低。“秘诀就是‘三三四五’服务法(三勤:手勤、口勤、腿勤;三快:加油快、开票快、结账快;四个一:一个微笑、一声招呼、一杯热茶、一次交流;五个心:细心、耐心、真心、爱心、关心)。”李瑞娟笑着说,“微笑服务和主动营销,早已融入日常。”

媒体记者在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企业发展史展馆了解油篓。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老照片、旧设备、泛黄的报纸……瞬间将人拉回波澜壮阔的石油岁月。“哪里有炼厂,哪里就有兰炼人;哪里有化工,哪里就有兰化人。”——墙上的标语依旧铿锵。基地党委宣传处工作人员赵鹏动情地讲解:“75年来,中国石油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生活休戚与共。”

与会人员阅读《甘肃经济日报》第八季“中国石油开放日”相关报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亦是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本次开放日全方位呈现了甘肃销售公司的发展成果,使社会各界切身感受到企业“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增动力、为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

能源脉动,生生不息。作为能源保供“顶梁柱”与转型“引领者”,甘肃销售公司正以多元供给,为陇原大地的美好生活持续“加满油”。(本版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瞿娟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