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安全人人有责——中国人寿带你远离保险欺诈

 2025/09/18 11:4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保险,是现代社会的“稳定器”,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筑牢安全屏障;也是每个家庭的“安全网”,在疾病、意外等突发状况来袭时撑起安心保障。但在保险为社会民生保驾护航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却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保险领域。各类保险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

为了有效遏制保险欺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持续深入开展反保险欺诈行动,通过强化风险排查、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举措,坚决打击各类保险欺诈行为。

什么是保险欺诈?这些套路要警惕

简单来说,保险欺诈就是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常见的保险欺诈类型包括:

虚构保险标的:故意虚构不存在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编造保险事故: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虚假的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

故意造成保险事故:人为制造事故以骗取保险金,如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致被保险人死亡,这是极其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

即便无骗保意愿,普通消费者也可能因信息认知偏差、操作疏忽或第三方误导而被动卷入保险欺诈。因此,提高对保险欺诈的警惕性,学会识别常见手段尤为重要。

保险安全如何守护?欺诈危害先认清

保险欺诈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影响整个社会:

对消费者:骗子骗走的每一笔保险金,都可能让真正需要理赔的人等待更久、保障打折扣;欺诈导致的赔付成本上升,还可能让未来的保费变相增加。

对参与欺诈者:一旦被揭露,不仅要退还欺诈所得,还将面临法律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保险欺诈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保险公司:额外成本和风险可能影响保费定价和理赔效率,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对社会:侵蚀诚信基础,破坏公序良俗,引发公众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危机,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行动指南:每个消费者,都是保险安全的捍卫者

遏制保险欺诈,需要每个市场主体的努力。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反欺诈行动:

做诚信守护者:投保时如实告知健康状况、职业等信息,理赔时提交真实材料。

做欺诈识别者: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不轻易出借或泄露信息;定期核查个人保险记录,防止身份被冒用;投保、理赔认准官方App、官网、授权代理人等正规渠道,警惕“代办”“内部通道”“高收益”“包理赔”等陷阱。

做正义举报者:发现欺诈骗保线索,立即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如中国人寿95519)或监管部门电话举报。

打击欺诈,守住诚信底线,保险这份“安全网”才能越织越牢,托举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希望今天的反欺诈知识,能帮大家擦亮双眼——不踩欺诈的“坑”,能辨风险的“形”,敢护公平的“线”。未来,中国人寿将继续与广大消费者同行,持续筑牢反欺诈防线,让每个家庭的幸福,都能被保险的力量稳稳托住。(来源:中国人寿甘肃分公司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