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18日电 题:“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残酷”——专访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何山
9月18日,电影《731》全球陆续上映,揭露侵华日军反人类暴行。二战期间,这支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的“恶魔部队”,曾打着“防疫给水”的幌子,秘密研制细菌武器,进行人体实验,策划和实施细菌战。
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电影《731》历史顾问金成民。他表示,研究“731”,目的就是揭示被掩盖的历史。“有了《731》这部电影,能让更多人走近真相,而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残酷。”金成民说。
传承历史记忆
本部大楼、四方楼、特设监狱、冻伤实验室、锅炉房和焚尸炉……731部队遗址成为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形似黑匣子的新馆,寓意封存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美国解密的人体实验报告,到用于活体解剖的手术刀,从731部队原队员证言视频,到昭示日军罪行的一张张照片……金成民说,整个展陈如同厚重的卷宗,将日本自上而下、有组织、有预谋的国家犯罪清晰呈现。
“人体实验和细菌战,作为(731部队)两个核心犯罪的机密,(也是)最高机密。”金成民说,至少3000人被当作“活体实验材料”,包括苏联人、朝鲜人、蒙古人,当然最多的是中国人,没有人能活着走出这里。
“731部队捕捉、饲养老鼠,目的就是繁殖鼠疫跳蚤,并用于人体实验、发动细菌战,所以也被称为‘老鼠部队’。”金成民说,731部队的细菌研究从1932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包括鼠疫、霍乱、炭疽等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病原菌,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
金成民说,自2015年8月15日新馆落成以来,陈列馆累计接待量超过1600万人次,近期日均访问量1.2万人次。“这不仅仅是个数字,更是历史记忆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的写照,正如影片所说‘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26年跨国取证 坚持追寻真相
731部队的罪行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黑暗的一页。金成民说,由于战时处于绝密状态,战后被刻意销毁并掩盖大量罪证,追寻真相如同侦破一起“历史悬案”。
在众多档案中,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特别移送”档案尤为关键,它记录了被送往731部队的人员信息、移送过程及后续遭遇,成为证实731部队罪行的核心证据。金成民说,为了完整还原731部队的罪行,必须进行跨国取证。他和团队在过去26年里,克服重重困难,从美、日、俄等多个国家搜集到大量史料档案,还找到多名731部队原队员,获得了一手证言。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收藏的731部队“留守名簿”和“身上申告书”,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细菌炸弹图纸、731部队人体实验报告书,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保存的伯力审判档案……“我们每增加一件馆藏,都令人痛心,因为它带着罪恶。”金成民说。
据统计,金成民的团队已累计开展40余次跨国取证,获取7大类近30万件(页)馆藏罪证档案史料及文献、2万余件罪证文物及展品、423小时原队员供述影像、22余小时伯力审判庭审录音,再结合27处现存遗址,构成相互印证、真实完整的闭环罪证链条。但金成民坦言,目前掌握的史料仍是“冰山一角”。731部队的数据远远没有公开,到底用多少人做了活人(人体)实验,谁也说不清楚,只有日本能说清楚。他和团队最大的任务就是推动和敦促日本早日公开更多档案。
守护遗址 警示未来
在731部队本部大楼二楼,悬挂着“世界遗产”四个大字。金成民说,作为二战时期灾难性遗址的代表,731部队遗址的价值在于反思战争、捍卫和平。如今,这里已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作为二战加害国,日本在战后长期掩盖731部队罪行,许多原队员活跃在医疗、科研、教育等领域,逃避战争责任。”金成民说,“731的遗害是无穷无尽的,作为一个警醒和教训,(如果)不能够在今后的过程当中进行纠正和改变,那我们人类同样要面临着可能出现的再次的这样的危险。”
金成民说,实际上,日本国内仍有许多有良知的人士和民间团体,长期致力于揭露真相,其中包括学者森正孝、松野诚也,以及曾重返731部队遗址谢罪忏悔的清水英男等。
“守护731部队遗址,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在于警醒世人战争的残酷,警惕悲剧重演,捍卫世界和平。”金成民说,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