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黄海之滨的青岛与陇南山区远隔千里,却因东西部协作心手相牵。自2024年7月青岛第四批挂职干部工作组到任以来,工作组的干部们将东部的理念、技术和资源带入西部,绘就了山海情深的崭新篇章。
一年来,工作组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组织开展招商活动40余次,引进企业76家,实际到位投资8.3亿元;消费帮扶总金额达9.59亿元,同比增长7.9%;推动青陇航线于2025年3月复航;打造“鲁甘情深 山海共享”文旅品牌,带动陇南景区搜索量增长8.2%。这些数字,是挂职干部心血与汗水的见证,更是鲁甘协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精准招商 注入发展新动能
陇南生态优良,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突出。工作组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对接山东大型药企,经持续跟进,成功引进山东水发农业集团投资14.48亿元的中药材产业园项目,涵盖育苗、种植、加工、仓储及交易等全产业链。该项目已于2024年9月鲁甘协作联席会议上正式签约,目前一期3万亩建设已启动,宕昌县正推进土地流转和整理工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工作组深谙此理,针对陇南油橄榄产业销路问题,主动对接鲁花集团、金岭基金等单位,推动深度合作。依托产业园区引进优质项目:青岛奥利沃生物科技公司正式落户武都,投资5549万元建设油橄榄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收入可达8000万元;推动艾迪森生物有限公司在西和县投资1.8亿元建设天然原料研发基地,预计年产值7000万元,可带动1万余种植户和150余家合作社发展。
立足陇南作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的定位,工作组协同陇南市发展改革委、青岛机场与山东航空合作,于2025年3月恢复青陇航线;与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开展内陆港建设调研,计划联通青岛港、日照港等港口推动海铁联运,开辟陇南物流新通道。目前方案已获可行性认可。2024年以来,工作组组织和参与赴青岛、济南等地招商活动40余次,新引进企业76家,实际到位投资8.3亿元,为陇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赋能 激活农业新活力
自青岛与陇南开展协作以来,科技驱动成为推动陇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一系列精准引入的创新技术与特色品种,正在这片绿色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种植业方面,依托陇南绿色有机的生态优势,青岛与陇南协作团队创新提出“一红二白三紫”产业发展思路,系统引进山东优质品种与技术。“一红”即红辣椒产业,从胶州引进制种、育苗到种植的全套技术,并重点发展深加工,在徽县形成一体化产业链,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二白”指茭白与胶州大白菜:成县330亩高标准茭白种植园产品已通过青岛大宗交易渠道畅销市场;徽县百亩白菜试种示范项目今秋启动,有望产出高品质白菜。“三紫”则涵盖蓝莓、车厘子和茄子:目前,徽县车厘子、武都蓝莓试种成功且品质优异,广受市场好评,文县茄子试种也在有序推进。
依托山地资源禀赋,陇南成功引入青岛神农渔业公司,由其在西和县投资6000万元打造“智慧渔+立体复合生态农业微工厂”。该项目集瑞雪鱼养殖、蓝莓种植与黄粉虫培育于一体,将建设40座高标准鱼池,预计年产成品鱼8万公斤、蓝莓0.8万公斤,年产值超千万元。
文旅融合 释放产业新潜力
陇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家5A级景区和21家4A级景区。工作组与陇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打造“鲁甘情深 山海共享”文旅品牌,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陇南文旅影响力。
7月15日,“鲁甘情深 山海共享”2025东西部文旅协作活动正式启动,活动邀请102家旅行商实地体验陇南景区和非遗项目,并启动“鲁甘文旅客源互送”机制。年内计划开通3条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3天后,借助青岛国际啤酒节的高客流优势,陇南馆同步亮相两大主会场,集中展示陇南22个景区资源、20余种非遗文创产品及40余种特色农产品,打造沉浸式体验平台,有效提升了陇南文旅资源知名度。
工作组还联合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在官鹅沟设立美术创意基地,基地写生作品计划亮相中国美术馆;邀请影星黄渤录制文旅推广视频,发挥明星效应扩大影响力;引进专业团队拍摄《你好,陇南》宣传片,播放量突破30万次;邀请山东省十佳文旅主播开展直播推介,观看人次超8万,成功引爆网络关注。
从精准招商到科技赋能,从文旅融合到消费帮扶,青岛第四批挂职干部工作组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东西部协作取得显著成效,赢得陇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黄海之滨与陇南山区,这份跨越千里的山海深情,正在两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中续写更精彩的篇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