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筑心桥——青岛挂职干部倾情助力定西发展

 2025/09/25 09:2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祁玉洁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从黄海之滨到陇原大地,跨越千里的山海协作中,一批青岛挂职干部肩负使命,扎根甘肃县域,以实干搭建协作桥梁,用担当书写共赢篇章。崂山区马黎明、城阳区纪胜林、市南区林彬彬,三位来自不同城区的干部,虽挂职县域各异,却怀着同样的初心,在陇西、渭源、安定的土地上,留下了动人的奋斗足迹。

  从“崂山先锋”到“陇西致富带路人”

  “踏遍陇西山山水水,用心丈量第二故乡。”这是崂山区赴陇西县挂职副县长马黎明的座右铭。2025年8月到任后,他直面海拔、气候、饮食三重挑战,第一时间融入当地:对接县委、县政府摸清发展痛点,用一个月时间走遍7个乡镇、5家重点企业,深入田间大棚与农户、干部、企业负责人促膝长谈。从“崂山来客”到“陇西自家人”,他不仅摸清了当地资源禀赋与发展瓶颈,更与群众结下深厚情谊。

  立足调研成果,马黎明聚焦东西部协作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在社会捐助方面,争取帮扶资金近200万元,协调捐赠5万元药品,惠及5200余名高血压患者;在项目推进中,跟踪崂山?陇川河经济产业园等20个协作项目,对接山东省甘肃商会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在人才交流领域,组织84名陇西干部赴崂山培训,悉心关怀支教支医人员;在消费帮扶上,依托青岛3个展销中心,推动陇西特产销售额超3000万元;在劳务协作中,开展多期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帮助176人赴青岛就业,落实就业补贴458.44万元;在乡村建设领域,督导7个示范村项目建设,推动生态友谊林建设,助力当地绿色发展。

  “协作要从‘输血’转向‘造血’。”马黎明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两地互访交流、产业升级、民生协作等工作走深走实。他以脚步丈量陇西土地,用实干巩固协作桥梁,誓为陇西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崂山力量”。

  从“城阳干部”到“渭源拓路人”

  同样带着使命奔赴陇原的,还有城阳区赴渭源县挂职副县长纪胜林。到任后,他迅速对接当地党委政府,召开协作工作联席会理清工作思路,随后密集走访10个乡镇、8家企业,深入产业基地、学校车间掌握实际情况,快速完成从“城阳干部”到“新渭源人”的角色转变。

  依托城阳区资源优势,纪胜林创新推动“东部企业+西部资源”协作模式,成功促成山东天成药业投资4.3亿元的中药材加工项目落地渭源,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在民生领域,他推动建立青岛——渭源劳务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支持本地帮扶车间建设,带动群众就近就业;打造“渭货出山”特色品牌,协助23家渭源企业与城阳市场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实现农特产品销售1.34亿元,带动1600名群众增收。

  “从东海之滨到陇中大地,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为民初心。”纪胜林以务实作风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如今他正携手渭源干群谋划新一轮协作项目,用真情与实干续写两地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从“市南标兵”到“安定连心人”

  作为市南区赴安定区的挂职干部,林彬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成为两地协作的“精准纽带”,用实干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

  在招商推介上,他精准搭建“合作桥”:结合安定区资源禀赋,调研两地企业30余家(次),深挖产业契合点,成功推进石峡湾镇引水上山市场化项目,链接市南区餐饮业协会与香泉镇达成肉类销售订单,并推动安定区宽粉业协会与市南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劳务输转中,他用心架起“就业桥”:围绕“安定所能”与“市南所需”,深入挖掘安定区劳动力优势,配合策划多场专场招聘会,同时延伸技能培训、返乡创业指导、人才交流等配套服务,持续擦亮“鲁甘人力”协作品牌,助力安定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

  从黄海之滨到陇原大地,马黎明、纪胜林、林彬彬们,正以跨越山海的初心与担当,在甘肃的土地上搭建起协作共赢的桥梁。他们的身影,是青岛助力甘肃发展的生动缩影,也见证着两地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定步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