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何方
金秋十月,将迎来国庆中秋假期旅游高峰,徽县精心打造的通天坪文旅康养景区启动试营业,并同步举办“盛景金秋”文旅康养促消费活动。这场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康养休闲于一体的文旅盛宴,不仅将展现嘉陵江峡谷群的雄奇秀美,更以多元业态激活县域旅游消费,为徽县农文旅融合写下生动注脚。

徽县古称河池,素有“陇上江南”“金徽县”之誉。80%以上的林草覆盖率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生态秘境”。境内栖息着3000多种动植物,包括1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0余棵千年银杏树和33种重点保护动物,是甘肃省及秦岭地区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生态优势构成了徽县文旅发展的核心支撑。
贯穿县域的嘉陵江,为这片土地勾勒出灵动的风景线。数十公里江水蜿蜒,造就了兼具北国山川巍峨与南国水乡温婉的嘉陵江大峡谷。与峡谷相映的三滩景区,林海苍茫、草甸如毯,峡谷溶洞深邃,飞瀑流泉不息,云海日出壮观,被誉为陇上“西双版纳”,吸引众多游客探秘。

通天坪文旅康养景区是徽县整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力作。本地企业甘肃三滩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秉持乡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理念,克服工期紧、难度大等挑战,推动景区迅速建成。景区坐拥如画风光与深厚农耕文化底蕴,试营业首日便吸引大量游客,成为徽县文旅发展的“新动能”。
为让游客深度体验自然之美,徽县规划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嘉陵江大峡谷风情线串联泰湖、田河银杏群落、月亮峡与通天坪,可漂流、吸氧、听密林天音;青泥岭乡村游以田园为核心,漫游花海、踏访古道;工业旅游线走进金徽酒文化与金徽矿业景区,见证工业与生态共生;观光生态游则穿行挂壁公路,探访红色史馆,重走茶马古道,体验稻田插秧,实现山水人文交融。

徽县的历史与风味同样令人难忘。作为连接陇右、关中与汉中、川蜀的枢纽,这里沉淀了千年文脉。李白笔下“青泥何盘盘”的青泥岭、杜甫途经留下的诗篇、茶马古道遗迹,以及2处国保文物、10处省保文物和217项非遗,皆为触摸历史的鲜活载体。饮食方面,江洛棒棒面、马氏八宝饭、银杏罐罐鸡等地道风味,搭配金徽酒,让“舌尖上的徽县”成为难忘记忆。
近年来,徽县将旅游产业作为民生幸福的重要纽带,依托生态、资源、区位与营商环境优势,推进城区、景区、镇区协同发展。目前,全县已拥有9家A级景区,包括3家4A级与4家3A级,文旅根基日益坚实。

同时,徽县践行“旅游+”融合战略,以“月月有活动、四季有赛事”为目标,通过樱花节、银杏文化旅游节、“金徽杯”篮球赛、青泥岭山地挑战赛等活动,持续为文旅注入活力,打造全时段、全场景的旅游体验,迎接每一位追寻诗与远方的游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