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视角下的世界史课程建设研究

 2025/10/09 10:2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 许文英

  随着我国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的责任日益增大,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十分重视对世界史的研究,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发文,提出要采取措施,提升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质量。

  历史学的视角有助于理解和洞察现实问题的本质,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的历史线索。而史学训练可为现实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历史知识的积淀可以为现实问题走向提供长时段的历史洞见,让历史介入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讨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有助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研判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众多高校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聚焦学生外语能力的提升,重点侧重于如精读、听力、口语等基础语言课程和翻译技巧、跨文化交际等多层级的语言能力晋级课程。而诸如世界史等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素养与研究能力相关的课程则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分占比低、课时安排少,使得课程内容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知识介绍,缺乏深度,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目的。

  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外语专业本科阶段如何加强世界史(即所学语言国相关历史)课程建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有助于其学术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区域国别研究储备优质人才。但不可否认,当前高校外语专业开设的世界史课程仍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要求。

  首先,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单一,缺乏深度。课程目标多设定为“掌握所学语言国历史的基本史实”,未明确与区域国别研究相关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课堂内容偏于注重讲授该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其次,缺乏跨学科视角。区域国别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世界史自身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应将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融入世界史课程中,帮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和分析所学语言国的历史,建立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再次,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的讲解构成课堂中教学主要内容的输出方式。在推进区域国别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实例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因此,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区域国别研究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那么,如何解决高校外语学院所设世界史课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第一,结合区域国别研究的需求和特点,明确课程目标。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等文件为依据,确定世界史课程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方面的目标。首先,在价值塑造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家国情怀,能够尊重文化多样性,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其次,在知识传授方面,教会学生相关语言表达的同时,所学语言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对该国历史的整体认知,以及跨学科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再次,在能力培养方面,提升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能够使用外语阅读该国历史文献资料,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能够使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研究方法撰写学术论文等。

  第二,结合区域国别研究的需求和特点,重构课程内容。具体分为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所学语言国历史的系统性知识、相关语言表达、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等方面。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

  第三,结合区域国别研究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分析某一历史问题与现代议题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以历史视角审视并思考当代社会问题。

  第四,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研究建立一套能够反映教学效果、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习过程考核,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第五,加强跨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政治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例如,在讲授某国近现代史时,可以结合政治学理论分析该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第六,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与本科生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总之,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视角下的世界史课程建设研究,这是一个长期需要探索的话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按照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要以国际化发展眼光看问题,不断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国别文化诊断吸收能力,聚集适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国别历史文化精华,不断优化人才的国际史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现代化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本成果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24年度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成果的一部分,项目编号:KT2024021)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