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擎轰鸣 产业活力奔涌 ——镇原县多点发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10/09 11:1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刘华东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华东 通讯员 张凡

  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一批批新兴产业加速落地,一处处民生工程惠及城乡百姓……近日,记者在镇原县走访发现,重大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培育、民生工程推进等工作均按计划高效实施,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城市更新提质 民生工程暖民心

  总投资1.92亿元的镇原县城南区改造及白峁岭生态修复工程,是当地重点民生项目,涵盖G327过境段改造、南区地下管网更新、白峁岭生态修复三大核心任务。

  在黄金大道西延段施工区域,工程已铺设DN600雨水管道820米、DN400污水管道500米、DN325供热管道双向820米,完成土方工程12.9万立方米、路面工程1.3万余平方米;白峁岭区域同步完成土方工程8.2万立方米,种植乔木1803棵、灌木958棵,铺设绿篱与生态绿地3.8万平方米,生态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

  与此同时,一座建筑面积916.13平方米的汉唐风格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白峁岭建成投用。该中心由当地文艺界发起倡议,汇聚企业、乡贤及爱心人士捐助资金建设,今年3月动工、8月完工,如今已成为镇原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地标。

  医疗卫生领域同样成果显著。总投资5.34亿元、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的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2022年3月开工建设,2024年10月全面完工。新院区建成住院楼、综合业务楼、医技楼等核心设施,完成医疗特装与智能化系统建设,通过“组团式”医疗帮扶与医联体建设,新增临床科室23个,建立专科联盟42个,45项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今年1至8月,新院区门诊人次同比增长7.3%,住院人次增长5.7%,患者外转率下降0.5个百分点,群众就医体验与健康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新兴产业破局 点燃增长新动能

  在镇原县新兴产业孵化基地,瑞丰达(甘肃)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银灰色光伏支架在传送带上有序移动,现代化工业气息扑面而来。

  这一项目的落地,尽显“镇原速度”:2024年10月30日,镇原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赴天津考察,与瑞丰达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1月25日,企业董事长回访镇原,对接合作细节;12月6日,瑞丰达(甘肃)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完成注册;2025年1月3日,正式签订投资协议——从初步接洽到建成投产,仅用时3个月。

  作为光伏发电领域深耕多年的科技型企业,天津瑞丰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业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和绿色工厂,月产能达2.6万吨。此次镇原项目建成年产能3GW的光伏支架生产线,预计年产光伏支架9万吨,且未投产已斩获长庆油田3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甘电投光伏发电项目订单,市场前景广阔。项目落地不仅为镇原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注入强劲动力,更将带动当地就业与配套产业发展,成为政企高效合作的生动范例。

  传统产业升级 杏乡焕发新活力

  有着2000多年杏树栽培历史的镇原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杏乡”。如今,平泉镇八山村一座占地105亩的现代化杏产业园正加速建设,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在产业园建设现场,杏核破碎取仁、杏仁脱苦、杏仁苷提取、活性炭制备四条生产线已初步成型。设备均采用国内杏产业龙头企业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的先进专利技术,其中日破壳600吨杏核破碎机、日脱苦60吨自动生产线更是国家专利装备,技术水平居行业前列。

  该项目依托镇原“中国杏乡”的资源优势,由县属国企镇原县城乡集团提供已建成的2.4万平方米钢结构厂房,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技术+渠道”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在降低建设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项目建成后,将借助亚欧公司国内外成熟销售渠道实现效益最大化,预计年产能3万吨,可产苦杏仁7500吨、活性炭4500吨、脱苦杏仁5250吨、杏仁苷膏300吨,年销售收入达2.34亿元,带动当地稳定就业100人以上,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企业效益提升的双赢局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