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通讯员 蒲刚强
清晨,漳县金钟镇白家沟村的巷道硬化工地上,夯土声、笑语声此起彼伏。村民们正忙碌施工,他们既是建设者,也是未来最先受益者。这是漳县金钟镇2025年农村道路以工代赈项目的现场,该项目依托中央财政资金,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既改善基础设施,又带动群众增收。
“以前外出打工,顾不了家,也攒不下钱。如今政策好,在家门口干活,一天100多元,按月发钱,还能照顾家里。”正在搅拌混凝土的村民白锦春高兴地说。该项目由漳县发展改革局牵头、金钟镇政府落实,总投资49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76万元,目前已吸纳170余名群众参与,预计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超过30%。
白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张亚斌表示:“过去村道‘晴天土、雨天泥’,农机进不来、药材运不出。现在政府出钱、群众出力,修的是路,连的是心,通的是致富路。”
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县镇两级建立严密监管机制:项目遴选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通过座谈、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集民意;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报账制支付,劳务报酬凭考勤和工作量核算,直接打入村民账户;建设过程全公开,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村民代表参与跟踪,县督查组不定期检查。
“每一分钱都要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金钟镇镇长黄小兵介绍,“严格监管是对国家负责,也是对乡亲负责。”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