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机器人产业跃升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孝幸

 2025/10/13 11:2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柏林10月12日电 专访|中国机器人产业跃升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孝幸

  新华社记者李函林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跃升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孝幸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和工厂现代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全球制造业树立了典范。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其最近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54.2万台,较10年前翻了一番多。其中中国新安装29.5万台,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日本(4.45万台),美国(3.42万台)和韩国(3.06万台)。

  从地域看,亚洲新安装机器人占全球的74%,欧洲和美洲分别占16%和9%。伊藤孝幸说,在新安装机器人方面,与主要经济体普遍放缓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实现了逆势增长。

  伊藤孝幸说,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正发挥着“需求引擎”的关键作用。庞大的市场需求不仅推动本土制造商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国际供应链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伊藤孝幸说,中国制造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正在推动机器人应用不断深化和多元化。电子行业的稳步发展带动了对精密装配机器人的强劲需求,而金属机械行业在高端制造转型中加快采用焊接、搬运等机器人技术。同时,金属加工、食品、纺织和木材加工等行业的自动化应用也迅速增长,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今年8月,伊藤孝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他注意到工业机器人已在工厂和实验室广泛部署,即使是中小型制造企业也在高效应用先进机器人技术,这一趋势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现代化的加速度。“我在北京看到人形机器人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我相信这一细分领域未来几年将迅速发展。”

  谈及面临的挑战时,伊藤孝幸坦言,中国在高端控制系统和核心零部件上仍有提升空间,但整体进展令人瞩目。他说,随着科研投入不断增长,这些差距正迅速缩小。在全球合作方面,中国与德国、日本等传统机器人强国具有互补优势,通过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可以加快全球工业升级,实现互利共赢。

  展望未来,伊藤孝幸表示,全球机器人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引擎,其增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上。他说:“全球机器人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约10%的增长,而中国仍将是这一产业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市场。”

  “可以预见,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技术水平,这不仅重塑了中国制造业,也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伊藤孝幸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