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曹志政 马如娟
丝路金城,如兰之州。商以城在,城以商兴。
时光荏苒,商业风云变幻莫测。在这场或盛或衰的市场浪潮中,每一个商业实体都在商战的激流里,于转型中探寻生存之道,在变革中谋求持续发展。
2025年7月31日晚,随着兰州西关什字西单商场最后一盏顶灯缓缓熄灭——这座陪伴兰州人22年的商业地标,在送走最后一批顾客后,正式谢幕。继而,苏宁易购签约将入驻此地。
此后不到两个月,兰州张掖路的新世界百货又换了新招牌,当“中广·新界佰汇”的字样亮起时,社交媒体上满是兰州人的感慨:“又一个青春记忆变了模样。”
转型,不是这两座商场的“独角戏”,而是传统百货业集体面临的“时代考题”。
一座城市的消费记忆
时光倒回至2003年8月,西单商场初入兰州时,凭借两大核心优势迅速“圈粉”。一是兰州西关什字黄金商圈的绝佳区位,二是覆盖服装、家电、日用百货的齐全品类。
时尚前沿的西单商场,精准填补了当时兰州集中化购物场景的空白,成为市民逛街消费的“首选地”。在其经营黄金期,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单日最高销售额更是突破400万元,创下属于那个时代的商业辉煌。
2025年春夏之交,西单商场兰州店宣布即将闭店。
“兰州市民信任了我们这么多年,就算要闭店,也要把最后一班岗的服务做好。”原西单商场兰州店1层和4层经理蒋志芳的话里满是不舍。从“五一”假期开始,商场全体工作人员便开启全天候在岗模式,只为站好“最后一班岗”。
“西单闭店后,真希望这里能开一家新的商业综合体,以后逛街还能来这儿。”拎着满满一袋商品的市民孟霞走出商场时,还不时回头张望。这份期待,恰是城市商业在迭代中不断向前的新动力。
对于一家商场的不舍,西单商场兰州店并不是第一家。
2024年12月20日,兰州五泉山国芳综超因租赁合同到期,不再续租。
经营多年的大型超市,一夜关门,习惯于就近去超市消费的市民直呼“不舍”:“以前下楼就能买日用品,特别方便,现在得绕去其他超市。希望这里改造后,能有更方便的商业业态。”
同样牵动兰州人神经的,还有陪伴市民二十余载的新世界百货兰州店,已更名为“中广·新界佰汇”。消息一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转发评论,有人感慨“青春记忆又少了一个标记”,也有人期待“新店能带来新体验”。
从社区周边的五泉山国芳综超退场,到核心商圈的西单商场闭店,再到新世界百货的更名转型,这些老百货、老超市,终究难以抵御时代浪潮的冲击,成为零售业态迭代过程中,一座城市商圈与消费生态不得不面对的“时代阵痛”。
闭店更是转型的起点
传统百货的闭店潮正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信号。老牌百货的陆续离场,背后是消费升级、业态迭代、电商冲击等多重时代因素的叠加,传统“卖货”模式已难以适配当下市场需求。
西单商场的闭店、五泉山国芳综超的退场,正是这些时代因素在地方市场的具体投射。谈及闭店原因,西单商场兰州店相关负责人直言:“近年来受电商快速发展、消费者购物习惯转变,以及新兴商业综合体分流等因素影响,传统百货商场的业态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不过,核心商圈的吸引力与社区商业的需求并未因个别商场退场而消失。西关什字作为兰州核心商圈,深厚的客流基础与优越的区位优势,仍是优质商业体的“必争之地”——2025年7月31日,就在西单商场闭店当天,苏宁易购与金达集团同步举行“Suning Max兰州首店”签约仪式,新店将落子西单商场撤出后的金达大厦,实现百货退场与新商业入驻的无缝衔接。
这一“新旧更替”的消息如投石入湖,迅速引发行业与市民的广泛关注。苏宁易购集团甘青宁大区总经理陈昌海介绍:“我们正是看中金达大厦所在的西关商圈,得天独厚的商业区位和稳定的客流优势。”
无独有偶。9月17日,“中广·新界佰汇”商场正式举行揭牌仪式。这不仅是新世界百货完成身份迭代的落地动作,更预示着兰州西关区域商圈发展与消费生态优化迈入崭新阶段。
新业态重构消费模式
传统百货退场、新业态崛起,早已成为全国范围内商圈迭代的常态,这种“新旧更替”不仅是商业形态的更新,更是百货业态、商圈功能与消费生态的协同重构过程。
在多地商圈,这样的迭代实践已形成成熟范本:在西安,老牌百货商场的旧址上,如今矗立起集购物、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通过引入新兴品牌与沉浸式项目,重新聚拢大量客流;在成都,部分传统百货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转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空间,既提升了购物效率,也优化了消费体验;在上海,一些老百货则聚焦“首店经济”,引入国内外品牌首店、概念店,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成为年轻群体的热门打卡地;在社区层面,不少城市将退场的传统超市改造为“社区生活中心”,精准匹配居民日常需求。
在兰州,万达茂、兰州中心、万象城、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已成为城市商业新地标,亦是兰州市民消费的新去处。
这些案例印证了商圈迭代是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业态的退出为新业态的入驻提供了空间,而新业态的到来,又能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为商圈注入新的活力。
转型求生,不光是形势所迫,更是形势所需。
推动百货、购物中心等业态融合发展,实现商业模式的延展与创新,已成为行业共识。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明确提出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
“西单商场闭店、五泉山国芳综超退场、中广·新界佰汇替代新世界百货,都是城市商业迭代的必然缩影。传统零售业若想突围,必须在数字化转型、场景体验升级、业态精准定位等方面主动探索新路径。”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钱国权认为,未来商务部门应持续关注商业空间更新,既要为老商圈搭建转型支撑,也要重视社区商业的补位升级,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助力不同区域的商业体在转型中焕发新生,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
兰州市城关区商务局局长李文表示,商业体的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今后商业业态更新迭代、激发消费潜能、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向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记者手记】在迭代中焕发商业新生
□ 马如娟
当兰州西关什字西单商场最后一盏顶灯熄灭,当“中广·新界佰汇”的新招牌照亮张掖路,兰州传统百货业的转型故事,既是城市消费记忆的更迭,更是商业生态适应时代浪潮的必然选择。从老百货闭店离场的“阵痛”,到新商业体拔地而起的“新生”,兰州正以多元探索,书写着传统百货向现代商业综合体转型的破局篇章。
如何让老百货挣脱困境,“活”过来?怎样让熟悉的商圈重拾活力、再聚人流?推动商圈焕新的同时,又该如何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真正实现消费升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兰州的街巷商圈,记录传统百货业在时代浪潮中的转型与求生,也探寻兰州百货迭代、商圈焕新与消费升级的破局路径。
传统百货的式微,是多重时代因素叠加的结果。电商冲击改变消费习惯,新兴商业综合体分流客源,消费者对“体验感”的需求升级,让单纯“卖货”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西单商场日均5万客流的辉煌、新世界百货二十余载的陪伴,终究抵不过业态迭代的浪潮。但闭店不是终点,而是转型的起点。西关什字苏宁易购的无缝入驻、“中广?新界佰汇”的全新亮相,印证了核心商圈的吸引力从未消失,只是需要更适配当下需求的商业形态。这种“新旧更替”,不仅是空间的更新,更是商业逻辑的重塑。
兰州百货业的转型,关键在于跳出“卖商品”的单一思维,迈向“造场景、塑IP”的多元体验。国芳中心从“国芳百货”升级为融合人文与艺术的体验型生活中心;兰州中心引入百余个首店,以“首店经济”打造消费新引擎。这些探索打破了传统百货的边界,将购物与餐饮、文娱、文旅深度融合,让商场从“购物场所”变身“生活体验空间”,精准契合了消费者从“买商品”到“享服务”的需求转变。
从单一百货的退场,到商圈“多核”时代的到来,兰州传统百货业的转型,不仅激活了城市消费潜力,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转型证明,商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需求、拥抱变化。未来,只要持续以消费者为核心,深耕文化特色、创新体验场景,兰州商业必将在迭代中焕发更强活力,为城市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