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润民心 权益保护筑防线——陇南金融监管分局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2025/10/21 10:5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张莉莉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郑浩 唐鹏飞

  深秋的陇南,天高云淡。近日,陇南市武都区兰天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游园会”正如火如荼进行。满头银发的李大爷刚在“反诈套圈圈”游戏中赢得小奖品,手里还攥着刚领取的《防诈骗手册》,笑意盈盈地说:“这种活动好啊,既有趣又能学到真东西。”

  这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陇南监管分局(以下简称“陇南金融监管分局”)牵头开展的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的生动缩影。该分局联合人民银行陇南市分行、陇南市财政局、陇南市银行业协会、陇南市保险行业协会,以及武都区29家银行保险机构,共同构建“监管引领、机构参与、社会协同”的金融大消保格局,在全市掀起覆盖广泛的金融知识普及热潮。

  精准施策:打通金融消保最后一公里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既是本次活动的主题,也是陇南金融监管部门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面对辖区内“一老一少一新”群体及农村群众在金融领域的“急难愁盼”,陇南金融监管分局精准把脉、靶向发力,推动金融消保工作走深走实。

  陇南开放大学的教室里,一场专为老年人定制的金融知识讲座正在开展。农业银行陇南分行工作人员通过案例视频、专题讲解等形式,为在场老年人剖析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养老理财骗局的常见套路。

  “我差点就把养老钱投进去了!”听完讲解,退休教师王阿姨心有余悸地说,“前几天有人给我推荐一款‘高收益’理财产品,说年化收益率能到8%,幸亏今天来听了讲座,才知道这都是骗局。”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共解答“如何识别虚假理财”“养老金如何存更安全”等疑问30余条,系统普及“金融三适当原则”“理性选购金融产品”等知识,帮助老年人树立“保本为先、警惕高息”的正确理财观。

  与此同时,西和县一所学校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剧本杀”正在上演。甘肃银行西和支行、工商银行西和支行的金融知识宣传队,通过沉浸式互动游戏,为800余名师生普及互联网贷款知识,引导他们远离非法“校园贷”。

  聚焦需求: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新市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不仅关乎其城市归属感与幸福感,更关系到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市民群体“征信维护难、金融服务缺”的堵点,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陇南分行等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现场讲解“虚假订单退款诈骗”“刷单返利陷阱”的识别技巧,普及个人征信“异议申诉”“修复流程”等实操知识,让新市民“融城”更有底气。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五年过渡期最后一年,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次活动特别关注农村群体“融资渠道窄、政策知晓少”的难点。

  邮储银行西和县支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一线工作人员的“前哨”作用,面向群众普及“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普惠小额信贷”等乡村振兴金融政策,让农户明白“土地能贷款、产业有支持”。礼县农商行则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辖内25家网点,重点向当地农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宣传“卡贷通”“兴农快贷”等产品的申请条件、利率优惠及贴息政策,将金融“活水”精准引流至产业发展一线。

  创新载体:金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何让金融知识从枯燥的专业术语,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陇南金融监管分局在创新宣传载体上狠下功夫。

  近日,陇南市武都区兰天广场的“金融知识游园会”成为全城焦点。现场设置“反诈套圈圈”“人生财富大转盘”“征信知识拼图”等多个趣味互动环节,吸引大量市民参与。这种“趣味互动+服务咨询”的创新形式,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金融知识、了解消保政策。活动现场共发放《防诈骗手册》《征信小常识折页》等实用资料800余份,真正实现金融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在两当县,一场别开生面的“村超”甘肃赛区友谊赛正激烈进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两当监管支局巧妙抓住这一契机,联合辖内金融机构组建“金多多”金融联队参赛,同步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这种“体育搭台、金融唱戏”的形式,将金融政策知识与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实现文体活动与金融宣教的深度融合。

  据统计,本次“金融教育宣传周”通过分众化、趣味化、精准化的宣教模式,有效提升了“一老一少一新”群体及农村群众的金融知识知晓率与风险防范能力,累计覆盖群众200余万人。各金融机构累计组织活动903次,发放原创宣传作品123份;各金融监管支局在县域基层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活动41次,本次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